[实用新型]中央处理器连接座无效
申请号: | 96235421.X | 申请日: | 199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62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春雅 |
主分类号: | H01R23/72 | 分类号: | H01R23/72;H01R13/11;H01R13/6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器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子器件中央处理器(CPU)之连接座。
现有技术的中央处理器普遍使用于电脑设备中。其连接座的上盖孔位与底座插孔位置不易配合,起杆与上盖及底座的组合中松紧度难以控制而造成质量不佳。这种结构的连接座在插入主机板的加工过程经过锡炉时易有锡渣等杂物掉入连接孔内,造成连接座成品之次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中央处理器连接座,具有使用方便、快速和连接导电良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底座和上盖组成,底座上有若干用以接插中央处理器接脚的端子孔,上盖有若干对应于底座端子孔的圆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底座带卡接槽的端子孔中置有端子夹脚,该端子夹脚由下端是伸出底座下部之接脚的立臂和位于该立臂上端的上横臂和下横臂以及与所述上横臂和下横臂相连的侧臂构成,所述侧臂卡接在端子孔的卡接槽中,上横臂有用以卡接中央处理器接脚的凸起,底座一侧外沿有带凹槽的边耳而相邻一侧内壁下部有两个卡接槽,上盖一侧有与所述底座凹槽对应的开口而相邻一侧有两个可与底座卡接槽相卡接的卡接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装有中央处理器的连接器外形图,图2是底座、上盖、中央处理器三者分离时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端子夹脚与端子孔分离的结构情况,图4是端子夹脚与端子孔分离时情形,图5和图6分别是中央处理器接脚插入端子孔并依图5中箭头方向移动以及被端子夹脚卡接之结构(二图均为连接器的一个端子孔水平剖开后的俯视图),图7和图8分别为反映起杆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在所述附图中:
10——底座, 131——中央处理器接脚,
11——端子孔, 14——凹槽,
110——卡接槽, 15——卡接槽,
12——端子夹脚, 16——起杆,
121——凸起, 161——铰接轴,
122——上横臂, 162——钩扣,
123——侧臂, 20——上盖,
124——下横臂, 21——开口,
125——接脚, 22——圆孔,
13——中央处理器, 24——卡接臂。
由图1至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0)和上盖(20)组成,底座(10)上有若干用以接插中央处理器接脚(131)的端子孔(11),上盖(20)有若干对应于底座端子孔(11)的圆孔(22),其设计特点是,所述底座(10)带卡接槽(110)的端子孔(11)中置有端子夹脚(12)(参见图2、图3、图4),该端子夹脚(12)由下端伸出底座(10)下部之接脚(125)的立臂和位于该立臂上端的上横臂(122)和下横臂(124)以及与所述上横臂(122)和下横臂(124)相连的侧臂(123)构成(参见图4),所述侧臂(123)卡接在端子孔(11)的卡接槽(110)中(参见图3),上横臂(122)有用以卡接中央处理器接脚(131)的凸起(121),底座(10)一侧外沿有带凹槽(14)的边耳而相邻一侧内壁下部有两个卡接槽(15),上盖(20)一侧有与底座凹槽(14)对应的开口(21)而相邻一侧有两个可与底座卡接槽(15)相卡接的卡接臂(24)。
为了方便将中央处理器从所述连接座上拔出,可以在凹槽(14)之位置设置一个如图6或图7所示的已有技术之结构的起杆构件,该起杆构件由起杆(16)及经铰接轴(161)铰接的带钩扣(162)之构件组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已有技术。并且,该起杆构件也可由一已有技术的平口起子所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设计原理是,依图2所示关系,将上盖(20)对应盖在底座(10)上,此时底座(10)的端子孔(11)中装有端子夹脚(12),上盖(20)的卡接臂(24)卡接在底座(10)的卡接槽(15)使二者得到连接,中央处理器(13)的所述接脚(131)经上盖(20)的圆孔(22)插入底座(10)的端子孔(11)中并由端子夹脚(12)央接,使其插接具有可靠的导电性能,上盖(20)之圆孔(22)有引导接脚(131)接插之作用。起杆(16)之结构有利于中央处理器(13)的从连接器上取下或装入连接器上。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央处理器(CPU)连接座,具有使用方便、快速和连接导电性能好的特点,结构简单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雅,未经陈春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岩矿净水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用弹性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