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综合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5651.4 | 申请日: | 199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6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战军 |
主分类号: | A01G9/18 | 分类号: | A01G9/1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1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综合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提供植物氧分的二氧化碳综合发生器。
随着我国“菜蓝子”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温室、塑料大棚种植业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设施栽培蔬菜面积已达600余万亩。众所周知,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进行,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由于大棚蔬菜生产多在冬季,深秋和初春季节,外界环境温度比较低,因而大棚必须密封,其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与质量。为了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人们采用一种专门的装置供给温室和大棚蔬菜生产所需要的氧份。例如CN92242355.5专利就是其中的一种。该仪器虽说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实验证明却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由于该发生器选用了普通煤炉,因而在全部封闭情况下,煤在炉内燃烧慢,炉温低,达不到大棚所需要的浓度;
(2)由于在结构上设置了过滤网,因而造成压缩机发泡器经常堵塞,降低了压缩机和发炮器的使用寿命;
(3)由于压缩机和反应桶装配不合理,即加长了输气管长度,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进气不足;
(4)由于反应捅占据空间过大,给菜农的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于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快,炉温高,成本低,结构合理的二氧化碳综合发生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关键有三,一是对已有技术的炉体进行改进,二是对反应桶的结构及压缩机安装位置进行改进,三是增设滤清器。其特点是在炉体内安装四个进风道和一个燃烧喷头,以达到四次通风和均匀燃烧之效果。压缩机安装在增设的滤请器之上,压缩机的进气端连接在滤清器的出气通管上,压缩机的出气端与反应捅相接,炉堂的排气管直接与滤清器的通气口相接。在炉堂内经燃烧后的气体以极大的流速从其管道进入滤清器过滤,以除去燃气中的灰尘,再通过压缩机送入反应右桶进行气液反应。
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炉堂结构,因而炉温可达到1200度,比现有技术提高了500度;同时由于增设了滤清器,并采用在其上安装压缩机的结构,故解决了进气管路长,成本高和进气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改进了反应捅的形状结构,所以便于加工,便于田间管理。实验表明。用该发生器进行大棚植物管理,可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合成,运输贮藏及抵抗各种病害的能力。该仪操作简便,安全、无污染,适用于2亩面积的大棚植物使用。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附图结构主要分为专用炉、滤清器、化学反应室、压缩机及输气管路五部分。其中专用炉体1内设有炉堂2和煤气燃烧室3,炉堂2的上下分别设有一次进风道10和二次进风道6。燃烧室3的上下分别设有三次进风道5和四次进风道4,炉堂内安装有燃烧喷头12,该喷头的中心与周围打有燃烧孔13,侧面开有上风槽14与下风槽15,下风槽15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孔(图中未画出),喷头上的燃烧孔13与炉堂2,燃烧室3相通,喷头的下面是一个半球状凹面,以产生向下的旋转风。当冷风进入喷头12的下风槽15升温后,再由下风槽内的均布孔送入炉堂2。当冷风进入喷头12的上风槽14后升温,再由喷头上的均布孔13进入燃烧室3,供燃气燃烧。专用煤炉在鼓风机8的吹动下,风从进风口6分为两路,一路经一次风道10进入凹形结构的炉底9,对炉条11产生向上的旋转风,另一路通过主风道7分别进入二次风道6,三次风道5,四次风道4。一次风道和二次风道所进的风,供炉堂内煤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三次风道和四次风道所进的风供燃烧室煤气燃烧时所需的氧气。燃烧后的气体通过燃气出口17排出,经烟筒18,三通19降温后并在超压作用下,以极大的流速进入滤清器20。滤清器分为下体25和上体23,下体25内套有滤清网24。上体23的一侧开有燃气出口21,上体16的上端盖固定有压缩机22。由于从炉体流入滤清器的气体流速很快,因而迫使较重的灰尘冲向机油面30而被粘住,较弱的灰尘随燃烧气转向滤网粘附在滤网24上,经过如此两次过滤,燃气中的灰尘基本除去。纯净的燃烧气由出气通管21,进入压缩机22,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由燃气管22进入化学反应室27中的发泡器28进行气液反应,而后再经活性碳过滤器24过滤后施放大棚,以保证二氧化碳的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战军,未经李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