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导向轮无效
申请号: | 96235705.7 | 申请日: | 1996-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3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彭均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均地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导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受较大负荷并具有减震功能的机械减震导向轮。
现有的机械导向轮由外套及内衬套,导轴及其固定连接的轮架,导向杆等构成,其导轴的上端面与外套的顶端面相接触,两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时,摩擦较大,因此这结构的导向轮仅适用于承受较小负载器械的支承导向,并且转动不够灵活,有时,还需借助人为摆动导向杆来实现转向。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过多种形式的导向轮,中国专利公报也记载过,其结构是球体与外套的顶端面为球面接触,下端面支承在导轴的台阶平面上,其转动灵活,摩擦力减小,但其结构中没有减震装置,仅靠空气起减震作用,使用时,震动较大。
本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结构简单,实用,能承受较大负载,转动十分灵活的减震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外套的内腔里设置有一球体,球体的上部设有一托板,托板的上端面与外套内腔的内顶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簧,托板的下端面为一球面与球体接触,形成球面滚道,球体的下部支承在导轴的顶端面呈台阶的平面上,使球体与该平面形成点接触,在外套的下端连接有一导套,导套的下端开有导向孔,导轴与轮架通过导向孔固定连接,在轮架上装有导向轮。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导向轮的结构剖视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减震导向轮由导轮(10)、轮架(9)、外套(1)、导轴(7)、弹簧(2)等构成,在外套(1)的内腔放置有一球体(5),球体(5)为钢球,球体(5)的上部设有一托板(3),在托板(8)的上端面与外套(1)内腔的内端面之间放置有弹簧(2),托板(3)的下端面为一球面(4)与球体(5)相接触,形成球面滚道,球体(5)的下部支承在导轴(7)的顶端面呈台阶平面(6)上,球体(5)与台阶平面(6)形成点接触。托板(3),球体(5)、导轴(7)的台阶平面(6)的直径小于外套(1)的直径。在外套(1)的下端用螺丝连接有一导套(8),导套(8)的下端开有导向孔,导轴(7)通过该孔与轮架(9)连接为一体,导轮(10)装在轮架(9)上并可在360°范围内灵活转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球体作为导向主体,其摩擦力较小,并在球体上端面的托板上设置有弹簧,减震效果十分明显,整个导向轮在360°范围内转动非常灵活,并且能承受较大负载器械支承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均地,未经彭均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5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