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分火头无效
申请号: | 96236343.X | 申请日: | 1996-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6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延生 |
主分类号: | F02P7/00 | 分类号: | F02P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寅生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火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上各种多缸汽油发动机中的分火头,尤指是一种高效节能分火头。
在背景技术中,各类多缸汽油发动机中的分火头是由装配带有凸出的圆形塑料壳体2上联结点火金属片1组成,工作原理是这样,当汽车上的分电器轴旋转时,带动凸起圆形塑料壳体2转动,其上的一个金属片1随之转动,把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经金属片1分别通过高压线石墨触头6传送到各气缸的火花塞电极上,有序地实现点火工作。其不足之处是:①由于分火头转动时, 金属片1上的高压静电相应旋转,故在其周围形成的一种电场能量白白浪费掉了。②由于分火头重心和中心不在同一点上的结构所致,故在其旋转转动时,动平衡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电器的使用寿命。③由于分火头传给火花塞上的高压电时间较短,约<0.6毫秒的变化,所以常造成难以点火,失火率较高。④由于分火头加在火花塞上的高压电时间较短,所以难以满足冬季点火电压>10000V的要求,在冬季,点火率更低,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研制了一种高效节能分火头,充分利用原分火头旋转时产生的电场能量,在发动机进行吸气、压缩行程中提前把这种电场能量输送到火花塞上,达到彻底根除或减少汽车点火的失火现象,提高分火头旋转时的动平衡,延长分电器寿命及高效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包括带有导电片1的分火头壳体2,其特殊之处是,在分火头壳体2两面上分别装配使发动机在吸气、压缩行程时能够将电场感应电压加到火花塞电极上的感应电路片3和导电电路片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弧形感应电路片3与导电电路片4之间产生的工作电容量为2~5μF,作火花塞两极间形成电离层,并延长火花塞电极间油粒子电离时间配合。
在分火头壳体2上装配的弧形感应电路片3中,感应电路片3内弧边与导电片1之间距离a=7.5~9.00毫米,内外弧之间距离b=8~9毫米。
旋转的圆形分火头壳体2中,与导电片1对应处的壳体2外圆缘呈缺口平面,作旋转工作动平衡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图2的左视图。
图2是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也是汽车中四缸发动机装配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也可看作是图2的右视图,即是汽车中六缸发动机装配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导电片,2-分火头壳体,3-感应电路片,4-导电电路片,5-分火头壳体的与分电器配套安装头,6-分电器盖子上通向高压线的石墨触头。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带有缸口的分火头壳体2上装配导电片1,与石墨触头6作点火传导配合,其壳体2上的缺口起着动平衡的作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特点。参见图1和图2,在壳体2两面分别装配弧形感应电路片3和导电电路片4,其装配是以粘接在壳体2上凹槽中,或者直接粘接在壳体2上也行,其中感应电路片3为弧形,其内弧边与导电片1之间距离a=7.5~9毫米,内外弧之间距离b=8~9毫米,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特点。参见图2和图3,壳体2上的导电电路片4与弧形感应电路片3之间的工作电容量为2~5μF,导电电路片4的装配为分电器中各连接高压线触头相对应的位置,使其能在发动机吸气、压缩行程时给相应的火花塞电极间输入高压电,因为是感应电能,同时要击穿C=2.5mm气隙,故其能量不能点着火,仅能在火花塞两极间形成较长时间(加长三倍以上)的电离层,细化电极间油、气混合离子,使分火头高速旋转时,保证火花塞电极间吸附一定的油粒子不被气流吹走,为金属导电片1点火提供有利条件,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特点,也是最本质的发明点。参见图4,这是六缸发动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与图3工作原理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由于采用动平衡结构,所以使其工作时减少振动,降低噪音,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2、由于充分利用了原存在的电场能量,采用弧形感应电路片3与矩形导电电路片4对应产生感应电压,所以保证了电极间有延长三倍以上时间的电离层,为实现高效率的点火打下基础,减少了或者消灭了失火现象。
3、由于延长了电极间电离层存在时间,所以降低了需要点着气缸中油气的电压,提高了冷起动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能够配合使用宽间隙火花塞,达到节油、提高动力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经性能试验,CO降低25~28%,HC降低20~25%,台架试验最大节油率为7%,平均节油率为2~3%,在限定条件下以经济车速行驶试验节油率10%,可提高马力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延生,未经石延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63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