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自动捕鼠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6464.9 | 申请日: | 1996-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6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峰 |
主分类号: | A01M23/10 | 分类号: | A01M2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俊 |
地址: | 7104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自动 捕鼠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式动物诱捕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自动捕鼠器。
在现有技术中,灭鼠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药物灭鼠;二是“电猫”灭鼠。使用药物灭鼠的缺点是:①吃药中毒后的老鼠尸体,有时较难找着,易于污染环境;②死鼠易被猫、蛇、猫头鹰、黄鼠狼等老鼠的“天敌”吃掉,使它们中毒死亡,从而使这些鼠的“天敌”愈来愈少、老鼠则愈来愈多;③使用药物不够安全,鼠药或死鼠易于被家畜吃掉,使它们因中毒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使用“电猫”灭鼠是采用通电电网电击老鼠,使其因触电死亡,其缺点是:①电网铺设不方便、高低难以掌握;②捕鼠不够灵敏,较小的老鼠易于从电网之下钻过,较大的老鼠则易于从电网之上跳过或因电网功率太小而不能使其触电致死;③每次电击过老鼠的电网因有异味还必须清除,比较麻烦;④使用不够安全,曾有不少人因使用“电猫”不当而触电致死或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易于捕捉老鼠且便于携带的便携式自动捕鼠器。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自动捕鼠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具有一个设有进鼠门15和出鼠门14的箱体3、设置在该箱体3上的支板4、安装在该支板4上的电机2、位于箱体3之内且与电机2输出轴相接的旋转隔板13、用以限定旋转隔板13转动位置的两组限位板12、18,通过连接筒23与箱体3上出鼠门14相接的藏鼠室24、设置在支板4上并用以锁定或开启旋转隔板13的两组锁定装置,每一组锁定装置包括一个支架7、安装在该支架上并可沿其作上下滑动的挂钩11、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架7和挂钩11上的拉簧8以及用以吸起挂钩11的电磁铁6,在所述旋转隔板13上设有用以和挂钩11挂接的挂座20,所述箱体3内还设有一个控制装置1,该装置与设置在箱体3内两侧的两个控制开关相接,并与电磁铁6和电机2相接。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两组限位板12、18上可以分别设有一个限位触动开关16、19,以进一步保证旋转隔板13转动时间的准确性。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开关可以是一个由红外发光二极管22、红外光敏管21构成的红外光控开关,也可以是各种感应式开关或踏板式开关等,只要其能够有效的探测到老鼠已经进入箱体,并进行动作即可。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控制装置1可以由二个开关电路K3、K4构成,每一个开关电路包括一个基极与红外光控开关D1、BG1输出端相接的三极管BG2、输入与三极管BG2输出端相接的时基电路IC、控制极与时基电路IC输出端相接的双向可控硅SKG。该控制装置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的控制电路。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该优选实施例中箱体与藏鼠室连接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控制装置,2-电机,3-箱体。4-支板,5-支脚,6-电磁铁,7-支架,8-拉簧,9-滑槽,10-限位销,11-挂钩,12-限位板,13-旋转隔板,14-出鼠门,15-进鼠门,16-限位触动开关,17-触动头,18-限位板,19-限位触动开关,20-挂座,21-红外光敏管,22-红外发光二极管,23-连接筒,24-藏鼠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峰,未经刘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6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