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针式演示电表无效
申请号: | 96237028.2 | 申请日: | 1996-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682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培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培智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针式 演示 电表 | ||
1、一种光针式演示电表,其特征是由光针式演示电表电路和含有发光显示屏及一般表壳附件的光针式演示电表壳体组成,其电路由两个相同的高增益放大电路、两个相同的针式/扇环驱动电路,以及发光电路组成,被检测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针式/扇环驱动电路,驱动发光电路中的发光元件发光,在相应的针式/扇环发光显示屏上表现为光针摆动,用此检测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从而用光针取代现有演示电表的机械指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光针式演示电表,其特征是优选的光针式演示电表电路由高增益放大电路I和II、针式/扇环驱动电路III和IV,以及发光电路V组成,其中:
高增益放大电路I中NE5534型单运放集成电路IC1作为前置放大器,它的输入端第3脚通过隔离二极管D3与输入分压器即灵敏度调节器RP1-1滑动端相连接;第2脚为负反馈端,R2、R3组成负反馈网络;第1、8两脚为调零端,外接调零电位器RP2;第6脚为IC1的输出端,用电阻R4与三极管Q1基极直接耦合;三极管Q1与Q2共同组成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Q1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Q2基极相连,Q2集电极引出端①即为放大电路I的输出端,用导线直接与驱动电路III的集成电路IC3的第5脚相连接;高增益放大电路II与高增益放大电路I相同;A、B、C为输入接线柱,C1为隔直通交电容;
针式/扇环驱动电路III由LM3914点/线驱动集成电路IC3和电阻R17组成,IC3内部包括一个十级比较器,一个十位线性分压器、一个输入缓冲器、模式转换开关K,它的第4脚和第6脚分别是分压器的低端和高端,在第7脚和第8脚之间提供了1.25V基准电压,第1、18、17、16、15、14、13、12、11、10脚依次为其内部十个比较器的第1至第10个输出端,由分压器和比较器组成的十级线性比较器,它与第5脚输入的电压进行比较,作出相应的指示;第9脚与模式转换开关K相连,当K接a时,电路指示为针式,当K接b时,电路指示为扇环式;针式/扇环驱动电路IV与针式/扇环驱动电路III相同;
发光电路V由19串发光元件,即19个光针B0、B1~B9、B1′~B9′排列成扇环形发光显示屏,和两个零位指示灯LED1、LED2组成,其中每串发光元件即光针由5~50个发光元件串联而成,具体数目视演示电表大小而定;B0为零位光针,其负极通过LED1、LED2分别与驱动电路中IC3、IC4的第1脚相连接,B1~B9负极分别与IC3的第18~10脚相连接,B′1~B′9负极分别与IC4的第18~10脚相连接,所有光针正极都接到20V电源正极上;
当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时,经放大电路I放大,通过驱动电路III驱动发光元件B1~B9发光,而当电流从接线柱B流入时,经放大电路II放大,通过驱动电路IV驱动发光元件B1′~B9′不亮,表现为光针摆动,用此检测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高低,从而用光针取代现有演示电表的机械指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光针式演示电表,其特征是发光元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液晶显示屏,优选红色扁形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一种光针式演示电表,其特征是针式/扇环驱动电路III或IV中可以设置1至10个LM3914点/线驱动集成电路,即驱动电路中比较器设置的级数可以10至100个,光针显示屏单侧光针也可设置10~100个,优选方案是设置一个LM3914,即10个比较器,10个光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培智,未经苏培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70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