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态双稳态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7105.X | 申请日: | 1996-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3235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杰;黄洪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洪锐;黄伟杰 |
主分类号: | H03K3/352 | 分类号: | H03K3/352;H03K3/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双稳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一种固态双稳态继电器。
现时应用的双稳态继电器均为机械自锁或剩磁自锁,可靠性差,驱动电流大,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需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应用极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控制电路简单,节电效果显著,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的固态双稳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电路、壳体、可控硅,其特征在于:还有光电隔离电路、双稳态触发电路、自动复位电路,直流低压脉冲经由光电隔离电路送到双稳态触发电路,双稳态触发电路的输出送到可控硅,自动复位电路的输出也送到双稳态触发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电子线路板装于壳体内,并引出四条引线,其中两条接低压直接脉冲端,另外两条接交流220伏电源。光电隔离电路中光电耦合器P2的3脚与双稳态触发光路3中D触发器IC1的1脚相接,IC1的2脚与电阻R2及电容C2相接,IC1的3脚通过电R4与光电耦合器P1的2脚相接,P1的3脚与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栅极相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电路1、光电隔离电路2、双稳态触发电路3、自动复位电路4、壳体5、可控硅SCR等组成。电子线路板装于壳体5内,并引出四条引线,其中两条接低压直流脉冲端,另外两条接交流220伏电。
参照图3,电源电路1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电容C3等;光电隔离电路2包括光电耦合器P2、二极管D2、电阻R2等;双稳态触发电路3包括D触发器IC1、光电耦合器P1、电阻R3-R6等;自动复位电路4包括电阻R2、电容C2等。
接入交流220伏电源后,经R1降压、D1整流、C3滤波后产生一个约4伏的电压给IC1供电。R2C2为自动复位电路、IC1的R端(2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使IC1复位,即Q端输出为低压电平,可控硅SCR截止。光电耦合器P2负责低压与高压部份的电气隔离及作为控制信号输入通路。当低压端加上直流脉冲信号后,P2中的三级管导通,使IC1的计数端CP(1脚)产生一个计数脉冲,同时,IC1翻转,从而可复SCR的导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无任何机械触点,与普通固态继电器完全兼容,控制电路简单,节电效果非常显著。
2、直流脉冲驱动,且带有上电自动复位功能,输入控制电流甚小,可直接由TTL、CMOS等集成电路驱动,使用十分方便。
3、结构新颖、安全可靠、稳定性好、成本不高,是继电器领域中的一个革命性飞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洪锐;黄伟杰,未经黄洪锐;黄伟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7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