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总闸超温报警、保护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6237154.8 | 申请日: | 199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730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强;文剑萍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5/04;H02H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钦正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总闸超温 报警 保护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温度感应报警、保护装置。
目前,电源总闸对区域内的用电可以总控制,这样对安全用电及节约用电均有积极的作用。但电源总闸在导线电流突然增大、温度突然升高时,因电源总闸本身不具备有对导线温度升高的报警及切断电流的功能,所以往往造成了火灾时人们还不知起火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温度感应报警、保护装置,它能迅速感觉导线中由于短路、严重过载或其它原因造成电流突然增大,温度突然升高,并立即运用声、光进行报警,并适时断开电路、避免火灾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电源开关总闸盒内有一个热感应元件串接入交流电源的火线上,其输出端T1的输出线分成二路,一路通过指示灯接入零线,另一路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的阳极A与声音提示电路相连。其输出端T2与可控硅Q2的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的阳极A与自锁继电器J相连,自锁继电器J的触点开关串接在火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导线中的电流突然增大,温度突然升高,热胀冷缩效应使热感应元件的下温度触点导通,其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端T1输往指示灯,使指示灯亮而起到警示作用。热感应元件的下温度触点一般调节为100℃,当指示灯亮时,同时输出端T1的信号使可控硅Q1导通,这样通过声音提示电路的变压、镇流、滤波后使蜂鸣器发声,达到报警的作用。当导线温度进一步增高,使热感应元件的通常为120℃的上温度触点导通,其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端T2与可控硅Q2导通,继电器J动作,自锁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断开,电源火线断开,达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迅速感觉导线中由于短路、严重过载或其它原因造成电流突然增大,温度突然升高,并立即运用声、光进行报警,并适时断开电路,避免火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受外界温度、湿度、灰尘等因素的影响。能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且工作时本身不耗电,不影响电路工作,可以长期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构造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线路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双触点水银导线热感应元件构造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双触点导线热感应元件构造示意图。
实施例一
根据图1、2、3所示有一个开关盒,在开关盒内有一个双触点水银导线热感应元件6,串接入交流电源的火线4上,双触点水银导线热感应元件6,有一个固封外壳,固封外壳上、下二面均有连接外接电源的接线柱,固封外壳内有一条无外包皮的导线10纵向贯穿一个密封的水银管11,且将其固定于导线10上后导线两端再与两接线柱相连,水银管11内有与导线10相接的传热器12,在水银管11上段内表面上固定有上、下二个金属接触点13,有二个降压电阻14,降压电阻14的一端通过导线与金属接触点相连,另一端通过引线输出,其输出端T1的输出线7分成二路,一路通过指示灯1后接入零线,另一路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的阳极A与声音提示电路相连,声音提示电路包括变压器B、桥堆电路D1~D4、电容C及蜂鸣器2组成。当电流从可控硅Q1的阳极A输入到变压器B的输入极后,电流经变压后提供给桥堆D1~D4,桥堆的输出端将电流输往电容C滤波后提供给蜂鸣器2。输出端T2与可控硅Q2的控制极G相连,可控硅的阳极A与自锁继电器3相连,自锁继电器3的触点开关9串接在火线上。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同,只是热感应元件6是双触点导线热感应元件,如图4所示,其结构是有一个固封外壳、在固封外壳的上、下二面均有连接外接电源的接线柱,在固封外壳内有一条无外包皮的导线15与两接线柱相连,有二个动触片16均分别通过二个触点固定于导线15上,在二个动触片16对面的适当位置上均有一个定触片18,有二个降压电阻19、其一端均通过导线与分别与二个定触片18相连,另一端均通过引线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强;文剑萍,未经陈建强;文剑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7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