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换位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38435.6 | 申请日: | 1996-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738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克斌;金殿文;王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变压器厂七分厂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F4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文丽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换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生产铜铝电磁线时,为使导线换位所用的专用设备。
换位头装置是为使导线换位而制造的专用设备,它既能够完成推动导线左右的运动,又能够完成两列导线上下的移动,从而全部完成导线换位动作。在目前的电磁线行业所使用的换位头装置,是以数个由凸轮来推动顶杆、占位块、打位块,并配合有拉力弹簧,在定位板的槽内作上下左右运动,达到使导线换位的目的。其不足之处是:1、使导线运动的顶杆的高度不易控制,极易刮线,影响导线送线。2、占位块和打位块的移动方向与导线走向是垂直的,其之间是滑动摩擦,所产生的阻力影响送线。3、占位块和打位块的复位是由弹簧来完成的,由于不能及时顺利退回,极易卡线,有时将线卡断。4、由于各占位块、打位块间的距离固定,因此当线规变化时,节距不能随之变化,位形不美观。5、由于滑块打位,在″S″形线的弯处有伤痕,影响外观质量又影响使用效果。6、线规变化,要求定位板、占位块和打位块也随之变化,致使制造成本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新型换位头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新型换位头装置的主要结构是两对上下相对并分别装在两根花键轴上的圆盘构成,在圆盘上构制有凸块,凸块均有一定的坡度和角度,用来占位和推挤导线。两组导线在送线过程中利用轮上的凸块使导线作上下运动并推挤成“S”形,从而完成换位动作。
新型换位头装置具有以下优越性: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不伤线,不卡线,性能可靠。2、其节距可随线规调整,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导线,其中包括奇数和偶数的导线的换位。3、结构简单,调整件少,制造成本低。4、操作和调整方便,可自动停车。5、比原有换位装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2倍。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说明其技术解决方案:
图1为新型换位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换位头装置中下面两圆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盘3的A向视图
参见图1和图2,在两根花键轴上装有两对上下相对的圆盘3,在每个圆盘3的上下表面的相应的位置上构制有凸块1,凸块上均有一定的坡度和角度,凸块上的坡度(见图3)的作用是将导线平稳起落(占位作用),避免擦伤导线表面;凸块轴向端面与圆盘径向成一定角度,且端面与圆盘柱面是圆滑过渡,可将一侧的导线平滑地推挤向另一侧,同时可以保证线形符合要求。图中2为限位套筒。图2中箭头分别表示送线方向和圆盘转动方向。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圆盘3相对旋转时,下面一对圆盘的右侧圆盘上的凸块将导线抬起,左侧圆盘上的凸块随着继续旋转,将左侧导线推挤向右侧,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被打成“S”形。继续向前送线,左侧凸块斜面结束,与下面圆盘平面一平时,左侧上圆盘下表面的凸块将线下推,继续送线,上面右侧的导线被推挤向左侧,打成“S”形,即一个周期换位结束。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全部换位过程。凸块的数量可根据节距的大小配制。
由上述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导线与圆盘同一走向,在送线同时被推挤成 “S”弯形,因而不伤害导线,同时克服了传统换位头装置的全部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变压器厂七分厂,未经沈阳变压器厂七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8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