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点锁紧弹子门锁无效
申请号: | 96238804.1 | 申请日: | 199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999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年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年丰 |
主分类号: | E05B55/00 | 分类号: | E05B5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1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点锁紧 弹子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五金类,确切地说是一种三点锁紧的弹子门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门暗锁——弹子门锁,大多是由一个自由活动锁舌或一个自由锁舌加一个用钥匙来控制伸缩长度的固定锁舌组成的,它只能锁住门中间的一个位置,即所谓的一点锁紧。而目前防盗门生产厂家为了增加防盗功能往往在门中间增加一个能在上下门框锁紧的暗锁,这样增加了防盗门防盗的性能,称为三点锁紧。但这种三点锁紧需用二把锁,开启和关闭都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把锁即可锁住上下门框和中间位置的三点锁紧的弹子门锁,并且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增加了普通暗锁的防撬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它由锁壳、横锁舌、连板、压簧、曲柄盘,执行轴和锁舌套组成,其特征在于,曲柄盘(11)上用锁轴(15)固定装有上连杆(3)和下连杆(6),上下连杆穿过锁壳(9)上面和下面开的腰孔(20)与上下锁舌连杆(7、8)连接,上下锁舌连杆均与上下锁舌(16、17)连接,上下锁舌均下到锁舌套(18)内,锁舌套(18)内装有压簧(19)。曲柄盘(11)上锁轴(15)安装在曲柄盘上以曲柄盘中心为对称的位置上,当门锁住时,二销轴连线通过执手轴中心且垂直于水平线。从上柱下看横锁舌(14)头部为三角形,与一面夹角为10-50°,与另一面夹角为25-3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把锁可以同时锁住上、中、下三点,增加了锁的防撬性,如防盗门厂家采用可以增加防盗门的安全性,真正实现五点锁紧。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锁的基础上改进即可,特别适合现有锁生产厂家生产,成本增加不多,防撬效果却非常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门时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门时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A向视图。
图5为图3B向视图。
图中1为上门框,2为门,3为上连杆,4为门锁,5为锁舌套,6为下连杆,7为上锁舌连杆,8为下锁舌连杆,9为锁壳,10为连杆,11为曲柄盘,12为执行轴,13为压缩弹簧,14为横锁舌,15为锁轴,16为上锁舌,17为下锁舌,18为锁舌套,19为压簧,20为腰孔。
本实用新型只是在原门锁的锁壳上、下两面开了可以穿过上、下连杆的腰孔,把原装在门锁上的执手轴上的摆轴盘拆掉,装上带有对称销轴的曲柄盘,曲柄盘比原曲柄盘略大,销轴的位置是在锁紧时通过执手轴中心垂直于水平线的位置上,在曲柄盘上以原摆轴的位置作孔,固定原摆轴件。在曲柄盘的锁轴上安装上下连杆,上、下连杆通过锁壳腰孔连接上下锁舌连杆,连杆连接锁舌,锁舌外面有锁舌套,固定在上、下门框上,通过弹子锁执手中心垂直方向成一条直线。锁舌套中有压缩弹簧,关门时起作用(但压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力应小于摆轴在摆轴窝里相对磨擦力,但也要保证在摆轴和摆轴窝没有磨擦力时,能驱动上、下锁舌运动到极点)。上下锁舌在关门时有利于锁舌进入门框凹糟,开门方面是直面利于锁紧。本实用新型中横锁舌比原锁舌长3.5~5毫米,两边有斜面,关门方向的斜面与门框的夹角为45°左右,开门方向的斜面与门框的夹角为30°。由于锁舌比原锁舌长3.5~5毫米,所以开门状态下锁舌伸出锁壳3.5~5毫米,有利于关门时推动上下连杆。当开门者用钥匙转动门锁,曲柄盘转动通过对称销轴带动上、下连杆向锁运动,在连杆带动下,上、下锁舌压缩压簧从门框缩回锁舌套,说明上、下锁紧已经打开,同时曲柄盘上的摆轴带动连板和横锁舌向左运动,至到摆轴转到连板上摆轴窝里停止,这时锁舌还伸出锁壳3.5~5毫米,锁舌是与门框夹角30°斜面接触,磨擦力相对关门时磨擦力小,所以在门外者,用钥匙轻轻一拉锁舌就缩入锁壳里,门打开。关门时由于伸出锁壳外的横锁舌的作用可以自动将门锁住。本实用新型所有零部件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备齐附图中所示零部件后,参照附图装配即可。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现有锁厂采用,可以在增加很小的成本下,取得较好的防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年丰,未经陈年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8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