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线圈的油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38878.5 | 申请日: | 199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4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融;周重芝;李文海;陈玉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2 | 分类号: | H01F27/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有色金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辉,张春和 |
地址: | 1100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线圈 油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的结构部件,是变压器线圈油冷却的油路结构,适用于饼式线圈强迫油循环导向冷却的变压器。
变压器线圈的油路结构是由线圈的线段或称线饼、导油隔板、内和外纵向油隙、线段间油隙、内纸筒、外纸筒等构成。其目的是满足变压器的电气绝缘和冷却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线圈的内外纵向油隙及线段间的横向油隙的大小均由电气绝缘强度来确定。近十几年来,为了提高允许场强,而把靠近线圈的第一个纵向油隙尺寸设计得越来越小;同时,对端绝缘结构和段间油隙也做了较大的变动。这样,因未充分考虑其对油流和温升的影响,而造成一些失误。
现有结构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1、线圈间,由于散热条件较差的内线圈的内外纵向油隙较小,且外线圈的外侧纵向油隙又远大于其内侧纵向油隙,因此,流经内线圈的油流量不足,而流经外线圈的油流量过剩,造成线圈间油流不匹配,使得外线圈的温升偏低和内线圈的温升偏高;
2、饼区中的线段数,由于一个饼区的线段数过多,使得各线段间油隙的油流分布不均匀性加大,饼区中部线段间油流流速很低,冷却条件较差,因此线圈温升偏高;
3、饼区中的横向油隙,由于靠近上下导油隔板的几个横向油隙高度较大,甚至达到饼区中部横向油隙的2~2.5倍,使得大量的油流流经饼区两端的线段间,而饼区中部线段间的油量很小,因此,造成饼区中部线段的温升过高、绝缘材料老化快,降低了变压器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油流分配合理、冷却效果好、结构规范的变压器线圈的油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它包括线圈、由线段组成的饼区、导油隔板、内纸筒、外纸筒、纵向油隙、横向油隙等,其特殊之处是:内线圈与其内纸筒间构成的内线圈内纵向油隙的宽度不小于8mm,内线圈与其外纸筒间构成的内线圈外纵向油隙的宽度不小于10mm,外线圈与其内纸筒间构成的外线圈内纵向油隙的宽度不大于8mm,外线圈与其外纸筒间构成的外线圈外纵向油隙的宽度不大于12mm;由导油隔板将线圈沿纵向分成的几个饼区或称油区,每一个饼区的线段数不多于15个;在一个饼区中,靠近油流进口和出口的3个横向油隙高度不大于6mm,较大的横向油隙置于饼区中部各线段间。
从上述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中流经线圈间的油流分配不合理造成外线圈温升偏低和内线圈温升偏高,饼区间段数过多及饼区两端油隙较大和中部油隙较小而造成的中部线段温升过高的现象,并且给出了规范的结构设计数据。因此,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油流分配合理、冷却效果好、结构规范等优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圈的一个饼区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2。对于每一台强迫油循环导向冷却的变压器的每相都由两个或多个线圈构成,离铁心较远的线圈称外线圈,外线圈里侧的线圈称内线圈。本实施例仅以两线圈变压器为例。在铁心X上从内向外依次套装有内线圈I和外线圈II等。内线圈I内侧与其内纸筒P1间形成内线圈内纵向油隙A1的宽度为a1,内线圈I外侧与其外纸筒P2间形成内线圈外纵向油隙A2的宽度为a2;外线圈II内侧与其内侧纸筒P3间形成外线圈内纵向油隙A3的宽度为a3,外线圈II与其外侧纸筒P4间形成外线圈外纵向油隙A4的宽度为a4。内线圈I内纵向油隙A1的宽度a1不小于8mm,内线圈I外侧纵向油隙A2的宽度a2不小于10mm;外线圈II内纵向隙A3的宽度a3不大于8mm,外线圈II外纵向油隙A4的宽度a4不大于12mm。内线圈I和外线圈II分别由各自的若干个线段N或称线饼N组成的饼式线圈,它们又分别由各自的一些导油隔板D将线圈沿纵向分成几个冷却饼区或称油区。每一个饼区由线圈的一部分线段N和位于这部分线段N上面和下面的导油隔板D、内纸筒P内(P1或P3)、外纸筒P外(P2或P4)、线段N间的横向油隙B、线圈(I或II)与其内纸筒P内(P1或P3)间构成的内纵向油隙A内(A1或A3)、线圈(I或II)与其外纸筒P外(P2或P4)构成的外纵向油隙A外(A2或A4)以及位于饼区下端一侧的油流进口Ui和位于饼区上端另一侧的油流出口Uo等组成。每一饼区中的线段数n(1、2、3…n-2、n-1、n)不多于15个。在每个饼区中,在靠近油进口Ui和油出口Uo,设置的横向油隙B的高度b不大于6mm,较大的油隙B设在饼区中部的线段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8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线光电感应器之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粘胶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