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无效
申请号: | 96238988.9 | 申请日: | 199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3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柏松 |
主分类号: | F24H1/28 | 分类号: | F24H1/28 |
代理公司: | 鞍山热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庆禄 |
地址: | 114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水套反烧式 高效 无烟 茶炉 | ||
本实用新型是对茶炉的改进,涉及一种可用于采暖、洗浴、供饮用热水、蒸饭等多用途的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
目前,国内茶炉生产的设计形式较多,其结构通常分为单层炉排正燃式茶炉和双层炉排递燃式茶炉;双层炉排递燃式茶炉的燃烧室较小,设计在茶炉主体的一侧,存在燃烧时升温慢,燃烧速度慢,而影响了茶炉的热效率,还存在单回程烟道,茶炉受热面小,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节能、无污染、热效率高、多用途的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可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医院、学院和农村。
本实用新型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内容简述:
本实用新型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是由茶炉壳体、底座、封底、内套、吹风管路、手孔、封头、炉门、水管炉排、下炉排、灰门、烟囱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茶炉壳体与内套及下水套挡板中间形成环形水套,与水管炉排上面的"U"形水套构成双水套结构,"U"形水套的空间为燃烧室,在双水套之间形成"U"形烟火道;燃烧室的上面是一火室封板,防止燃烧室内的烟火上升,使茶炉形成反烧式燃烧;在火室封板上有两个对称的"U"形压火板,是用钢板焊制成的,"U"形压火板使炉内烟火由"S"形烟火道路线再通过烟囱排出炉外;在炉内设置有吹风管路,可通过吹风机机械送风顶吹送至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炉内采用"U"形燃烧室扩大了燃烧室、双水套结构和"S"形烟火道,又使烟火在炉内滞留时间增长,扩大了受热面,热交换充分,热效率高,经过测试证明热效率可达74%;采用反烧方式燃烧双层炉排结构,燃煤和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无烟,无环境污染,经环保测试烟尘排放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烟尘排放量小于0.02kg/h。
实施例:
图1为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结构示意图。
见图1,本实用新型双水套反烧式高效无烟无压茶炉在茶炉底座1的上面是一封底2,在封底2上设置有下炉排16,茶炉壳体4与内套5及下水套挡板3的中间形成一环形水套,与水管炉排14上面的"U"形水套6构成双水套结构,"U"形水套6的空间为燃烧室,燃煤通过上炉门13进入炉内在水管炉排14上燃烧,未充分燃烧的燃煤掉入下炉排16上二次燃烧,提高了茶炉的热效率,在炉体底部设一灰门17清除炉灰。在双水套之间形成了"U"形烟火道,燃烧室的上面是一火室封板12,可防止燃烧室内的烟火上升,使茶炉形成反烧式燃烧;在火室封板12上有两个对称的"U"形压火板8,是用钢板焊制成的,吹风机通过吹风管路7机械送风顶吹送至燃烧室内,炉内的烟火经过两次燃烧后,进入"U"形压火板8内,烟火由"S"形烟火道路线,再通过烟囱10排出炉外,本实用新型燃烧室容量大,双水套结构和"S"形烟火道可使烟火在炉内滞留时间增长,扩大了受热面、热交换充分,热效率高。在炉体上部是一封头11,炉内的污垢可通过手孔9清除,为使燃煤燃烧更加充分,在茶炉的底部放置下炉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柏松,未经李柏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8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