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氧式圆柱形锌-空气电池无效
申请号: | 96239541.2 | 申请日: | 199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2717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31 |
发明(设计)人: | 甘复兴;李升宪;杨汉西;江业庆;牛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武汉市三元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鼎章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氧式 圆柱形 空气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氧式圆柱形锌-空气电池,它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
锌-空气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为:在碱性电解液中,空气电极上发生氧气还原为氢氧根离子的阴极反应,电极电位较正;而锌电极上发生锌氧化生成氧化锌的阳极反应,电极电位较负,由此二者组成电池时,就可对外提供电能,其电动势为1.6V。由于锌-空气电池有一半电化学当量的反应物质是空气中的氧气,不需要贮存在电池中,因此该电池可以提供比普通一次性电池(如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大得多的比能量,并节省大量资源。由于这一突出优点,人们已研制生产了若干种形式的锌-空气电池,如扣式锌-空气电池,方形锌-空气电池。这些电池的空气电极均为平板形,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小型标准化圆柱电池(如AA及AAA型)不能互换使用,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虽然有人[陆天虹等《电源技术》,2(5)1980;H.R.Espig and D.F.Porter“8th In-ternational Power Sources Symposium”P.535-552(1972);吴智远:中国专利,ZL94206870.X(940320)]报导过圆柱形锌-空气电池的制备方法,但采用的均为外氧式空气电极,工艺复杂,密封性差,不适宜工业化生产而未能商品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获取一种比能量大、自放电率低、结构科学合理、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具有标准化尺寸的小型圆柱形锌-空气电池。它的空气电极应能采用内氧式不断地有空气供给,且做成的电池应能与市售标准的电池互相替换。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采用内氧式空气电极结构。其特征为:内氧式空气电极(正极)(7)置于电池中央,锌电极(负极)(4)填充于空气电极与外壳(5)之间,外壳为负极集流体;内氧式空气电极为筒状,空气(氧)从简内侧进入;空气进入孔(1)开在正极帽(2)的帽端;π型正极帽下部圆筒外壁与空气电极内壁为紧密接触电连接;电池外壳采用铜或铜合金。
内氧式空气电极是电池的关键部分。它是一种高性能多孔状电催化氧还原电极,加工成圆筒形,其外表为催化层(10)(由化学制备的锰或钴氧化物或银粉、活性炭、粘合剂组成),内层为防渗层(12)(由乙炔黑、聚四氟乙烯、粘合剂组成),催化层与防渗层中间夹放着集电用的泡沫镍片(11)。空气电极顶部有塑料密封圈(3)、下部为塑料筒底(9)。密封圈、筒底和空气电极筒卷边接缝,采用精密注塑工艺整体成形。密封圈上嵌入正极金属帽,金属帽呈“π”形,下部圆筒插入空气电极,圆筒外壁与空气电极内壁紧密接触,有可靠的电连接。正极帽帽端两侧面对称开有一对或两对空气进气孔,孔径依所需电流大小为0.2~1.5mm。空气由空气进气孔(1)进入空气电极中央气室,再经防渗层扩散至催化层,在催化层孔隙中与电解液接触并发生反应。由于防渗层的憎水作用,空气电极外侧的电解液不能通过防渗层渗漏。
锌电极为糊状锌膏,由金属锌粉、氧化锌、缓蚀剂、粘稠剂和氢氧化钾电解质溶液组成。隔膜材料为无纺塑料纤维布。电池外壳材料为紫铜或黄铜、锌、钢筒内镀锌、塑料筒内嵌集电铜片。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内氧式圆柱形锌-空气电池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它具有如下优点:(1)正极和负极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便于加工和装配;(2)增加了盛装负极物质的体积,提高了电池容量;(3)扩大了负极集流面积,提高了电池效率;(4)封装更为严密,防止了漏碱;(5)免除了点焊连接,有利于工业连续生产;(6)进气孔开在正极帽端,既可保证气路畅通,又便于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内氧式圆柱形锌-空气电池结构图。
图1中1—进气孔;2—正极金属帽;3—塑料密封圈;4—糊状锌电极;5—外壳;6—隔膜;7—内氧式空气电极;8—空气室;9—塑料筒底。
图2是空气电极的剖面图。
图2中10—空气电极催化层;11—空气电极集流泡沫镍片;12—空气电极防渗漏层。
实施例1
由本实用新型制成的AA型锌-空气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武汉市三元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大学;武汉市三元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9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