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五内管双锥型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0826.3 | 申请日: | 1996-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24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伦;肖琴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大伦;肖琴声 |
主分类号: | F01N1/00 | 分类号: | F01N1/00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内 管双锥型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消声器,特别是一种五内管锥型消声器。
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内部结构为单管或双管的单隔式,双声波只作较少次数的阻隔,消声效果不理想,因此,现在发动机的噪音已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内管双锥型消声器,发动机的噪音经过锥形挡板、圆筒、四支管、中心管、五芯内管和内锥管的多层次的分散阻隔,达到理想的消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锥形挡板、圆筒、四支管、中心管、五芯内管、内锥管、尾锥管和壳体组成,有固定式和可拆式两种,在上隔板(14)上方的圆筒(3)内,有顶尖向上的锥形挡板(2),下方有四支管(4),四支管(4)的下方是挡板(5),在四支管的内侧安装中心管(13),中心管的下端是中心挡板(7),挡板(5)的下方有安装在底板(12)上的五芯内管(6),在底板(12)下方有内锥管(8)和尾锥管(9),之间形成气道(10),气道(10)与五芯内管(6)连通,在内锥管(8)内孔上安装出气管(11),在圆筒(3)、四支管(4)、五芯内管(6)、内锥管(8)和中心管(13)的管壁上有和内孔相通的小孔,通过上隔板(14)、挡板(5)、中心挡板(7)和尾锥管(9),固定在壳体(15)内,进气管(1)和出气管(11)分别固定在壳体(15)两端。壳体有圆筒形和圆锥形两种,圆筒形两端盖与圆筒固定在一起,是固定式结构,圆锥形两端盖与圆锥筒由螺钉连接,是可拆式结构。四支管(4)是圆锥形,分布在上隔板(14)下方的前后左右,四支管的内锥孔和上隔板(14)上方空腔连通,内锥孔下端由圆环形挡板(5)堵住。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消声效果好,优于国内使用的消声器,适用范围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式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在上隔板(14)上方安装锥形挡板(2)和圆筒(3),在圆筒壁上均布小圆孔,下方前后左右安装4个锥形四支管(4),四支管的内锥孔和上隔板上方空腔连通,内锥孔下端由环形挡板(5)堵住,在四支管内侧安装中心管(13),中心管的下端由中心挡板(7)封口,在挡板(5)的下方有安装在底板(12)上的五芯内管(6),在五芯内管(6)的下方有内锥管(8)和尾锥管(9),之间形成气道(10),气道(10)与五芯内管(6)连通,在内锥管(8)内孔下端安装出气管(11),在四支管(4)、五芯内管(6)、内锥管(8)和中心管(13)的管壁上均布许多和内孔连通的小孔,通过上隔板(14)、挡板(5)、中心挡板(7)和尾锥管(9),固定在圆筒形壳体(15)内孔上,并将进气管(1)和出气管(11)固定在壳体(15)两端盖上,两端盖与壳体(15)固定在一起,是固定式结构。
如附图2所示,中心管(13)和锥形挡板(2)联为一体,五芯内管(6)和尾锥管(9)联为一体,装入锥形壳体(16)内,两端盖用螺钉安装在锥形壳体上,成封闭形可拆式结构。
发动机的噪音由排气管经消声器的进气管(1),进入圆筒(3)内,被锥形挡板(2)均匀分开后,从圆筒(3)壁上小孔排出,进入四支管(4)圆锥孔内,受挡板(5)阻挡后,由四支管(4)壁上的小孔排出,从中心管(13)壁上的小孔进入中心管(13)内,受中心挡板(7)阻挡后,由中心管壁上的小孔排出,从五芯内管(6)壁上的小孔进入五芯内管(6)内,经过内锥管(8)和尾锥管(9)之间的气道(10),由内锥管(8)壁上的小孔进入内孔后,由出气管(11)排出。利用声波及气体的重合原理相互抵消,经过多层次的分散、稀疏、减弱,达到理想的消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大伦;肖琴声,未经胡大伦;肖琴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0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轴器
- 下一篇:锁心卡销防拔、防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