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膨化炉炉膛无效
申请号: | 96242354.8 | 申请日: | 199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3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秦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树南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膨化 炉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电感应线圈加热的炉膛。
在背景技术领域中,名称为“一种膨胀石墨的生产方法及其专用装置”,公开日为1995年5月3日,公开号为CN1102192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所述的膨化炉炉膛是采用牌号为ZG40Gr24Ni9Si2NRe(NR9)的导电稀土合金钢制成,在外圆周上包有一层由硅酸铝制成的绝热层,其上绕有感应线圈,这种炉膛采用中频电源接通感应线圈加温,炉温升温快,升到1100℃时可方便的来生产膨胀石墨。但从使用的实践证明,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测量温度的热电隅失灵或操作不慎,炉温指示不准确,致使炉温继续升高到1420℃时,达到合金钢炉膛的熔化温度,炉膛便开始熔化成钢水,造成的后果会不堪设想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改进炉膛的结构及其材料的石墨膨化炉炉膛的办法,能弥补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石墨圆筒,在其内外圆柱面及两端面分别有一层隔断大气与石墨圆筒直接接触的隔离层。还可在石墨圆筒的内圆柱面与内隔离层之间有填充层;在石墨圆筒的外圆柱面与外隔离层之间有填充层,并且两填充层的两端面连通,形成对石墨圆筒全部表面的包容,在石墨圆筒的两端面分别用端盖封住。
石墨圆筒材料为电极石墨(含碳量99%以上),炉膛的内径Φ300~Φ600mm,壁厚20~40mm,长度为2~3.5m,隔离层材料为莫来石或刚玉或碳化硅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填充层材料为石英砂或莫来石粉或刚玉粉或石墨粉,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这种结构的炉膛温度可达到1600℃,而炉膛使用温度一般为890~1000℃,即使热电隅失灵或操作不慎,使炉温升高的情况下,亦无产生炉膛熔化的危险。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细节。
图1、无填充层的石墨膨化炉炉膛轴向剖视图;
图2、有填充层的石墨膨化炉炉膛轴向剖视图。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采用石墨圆筒3作炉膛,为防止石墨圆筒3被氧化,则在其内外圆柱面及两端面分别涂覆一层莫来石或刚玉隔离层2、4、1、5,厚度为2~7mm,目的是隔断大气与炉膛直接接触,大大地改善了氧化的侵蚀,以提高炉膛的寿命。
实施例2:如图2所示,采用石墨圆筒3作炉膛,为防止石墨圆筒3被氧化,则在其内、外圆柱面上各套一个用莫来石或刚玉的圆管作为隔离层2、4,石墨圆筒3的两端面分别用端盖9、8封住。在隔离层2、4与石墨圆筒3内外圆柱面间留有空隙(即填充层),并且填充层6、7的两端面连通,形成对石墨圆筒3全部表面的包容。使在炉膛加热及冷却时不因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破裂,并在填充层6、7间填充石英砂或莫来石粉或刚玉粉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赶走残存空气,减少因填充层中的剩余空气造成的氧化,以提高炉膛的寿命。
实施例3: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填充层6、7间填充石墨粉或石英砂、莫来石粉、刚玉粉和石墨粉的混合物,粉粒间的少量空气在高温时,由于石墨粉末的氧化,以致使氧气大量耗尽,形成惰性气体保护层,使石墨炉膛在惰性气体下工作,以提高炉膛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树南,未经秦树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2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盘式压砖机防止砖坯产生裂纹的装置
- 下一篇:防伪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