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3455.8 | 申请日: | 1996-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775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55;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带屏蔽构件的插座连接器,该构件除了具有接地作用外,还能夹置对接连接器,使对接连接器可靠、稳固地对接及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保护。
一般来说,连接器为了避免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受干扰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的现象大都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外设置金属屏蔽构件,起防护作用,即通过接地将干扰信号经由金属屏蔽构件引导排除,以提供电磁屏蔽保护。其中的接地装置往往使用一金属固定构件,如用螺栓固定住连接器,同时与该金属屏蔽构件接触,有效地将一些干扰信号,通过接地排除,如台湾专利申请第79203382号所披露。另外,由于连接器固定状况不同,除上述螺栓固定外,还有以具扣持定位效果的扣持定位构件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像螺栓固定那样以螺锁方式进行,而直接靠两支略具有张力的扣爪插置固定,如:台湾专利申请第78204719号、第79203005号及第79211295号等所描述。总之,现有连接器的屏蔽构件与接地的金属固定件根据固定条件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固定形式,因此物料管理不易及制造成本难以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焊接可靠性的插座连接器,具有屏蔽作用和接地功能,并能实现可靠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插接面及导接面,在所述插接面与导接面间设有导电插槽,其上设有垫高装置,所述垫高装置在绝缘壳体上设有与底缘保持适当高度的多个支脚; 多个导电端子,容设于所述的绝缘壳体导电插槽内;屏蔽构件,具有前屏蔽体与后屏蔽体,所述前屏蔽体的外形前段与所述绝缘壳体插接面一侧形状吻合并具有插接孔,在所述插接孔旁设有为插座连接器提供接地路径的接地片,后段从前段向绝缘壳体的多个支脚下方包覆,后屏蔽体为一与前屏蔽体轮廓吻合,并以卡合方式与前屏蔽体结合为一体的面盖。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接地和屏蔽可靠,插接稳固,焊接时支脚连接可靠,利于物料管理并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A、1B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及绝缘壳体转180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屏蔽构件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1A及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绝缘壳体1、导电端子2及屏蔽构件3,其中该绝缘壳体1具有插接面10及与该插接面10相对应的导接面11在插接面10与导接面11间设有导电插槽12与插接槽13,其中该导电插槽12上设有多个贯通的方型插孔121,其内分别容设导电端子2,且这些插孔121在靠近插接面10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插接槽13贯通的贯通槽1211 ,以使导电端子2与对接连接器接触部分从该贯通槽1211处突出到插接槽13中,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插脚(图中未示)接触,来导通信号,而且,在每一插孔121位于绝缘壳体1的导接面11一侧,设有定位体,该定位体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相对的横杆1220、1221构成的缩小颈部,藉此对延伸出的导电端子2夹置定位。该插接槽13供对接连接器插接,其上、下的内壁设有凸肋131(因角度关系图中仅示出其下部),可使对接连接器顺利导引并能稳固地插接。另外,在其左右侧形成长形缺口132,以使屏蔽构件3上的一弹性片体(后面说明)有活动空间。
需说明的是,该绝缘壳体1上设有垫高装置14,该垫高装置14在绝缘壳体1的导接面11的四个角延伸出第一支脚140,而且在这些支脚140中相对一组向外凸设第二支脚141同时在第二支脚141所在的绝缘壳体1的面上,形成一辅助支脚142(见图1B),它是在绝缘壳体1面上设置的一对平行的横长方形柱体,高度能与第二支脚141的最低面齐平,与该第二支脚141鼎足而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3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