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3479.5 | 申请日: | 1996-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775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龙;萧裕三;柏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4 | 分类号: | H01R13/74;H01R23/68;H01R9/09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在电路板上安装容易,定位准确,同时连接器定位柱不会断裂的电连接器。
参见图1,其为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该电连接器10包括一长形的绝缘壳体11,两行沿绝缘壳体11纵向对称排配的端子通道12以及一对位于绝缘壳体11两相对端,且自绝缘壳体11一体向外延伸的定位柱13,该端子通道12收容对应的数支端子(未示出)。
请同时参阅图2,其为上述电连接器10装设在电路板1上的断面图,其中该定位柱13平行于电路板1上的断面略呈圆形,以与电路板1上的圆形定位孔2相配合。该定位柱13包括一对垂直于纵向并彼此对称的定位片14,在两定位片14之间形成一开槽15,当电连接器10的定位柱13装设在电路板1的定位孔2中时,该开槽15的做为两定位片14弹性变形的空间。
设置该对定位柱13将电连接器10固定在电路板1上时,因为两定位柱13间的距离须与电路板1上两定位孔2间的距离精确配合,才有足够的固定力,这样会增加制造上难度;再有,由于该两定位柱13间的距离与两定位孔2间的距离须精确配合,因此将电连接器10装在电路板1上时很困难,装设时若是略有偏位,极易造成定位片14变形过大而断裂,严重影响固定效果。
另外,由于该定位柱13是直接卡固干涉于定位孔2内缘的来固定,因此该定位片14必须设计得相当薄,才可提供固定住该电连接器10弹力,这将大幅降低该定位片14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量;且由于在两定位片14间的开槽15同时做为两定位片14弹性变形的空间,因此该开槽15必须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宽度,方可同时提供两定位片14向内变形所需的空间,此种较大的宽度遇到装设电连接器10于电路板1时略有偏位,就会造成定位柱13上定位片14变形,极易因定位片14变形量过大而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上安装容易的电连接器,且其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壳体,其上有数个端子通道;数个端子,收容在对应的端子通道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自所述绝缘壳体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定位柱;以及一自绝缘壳体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上至少有一能防止所述第一定位柱过度变形的挡止片。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与电路板装设容易,具有良好整体结构强度,插装定位准确而稳定,实用性好。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装设于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电连接器装设于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电连接器装设于电路板的剖视图。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立体图,以及该电连接器装设于电路板的剖视图。其中该电连接器20包括一长形的绝缘壳体21,两行沿绝缘壳体21纵向对称排配的端子通道22,一自绝缘壳体21纵向一端一体向外延伸的第一定位柱23以及一自绝缘壳体21纵向另一端一体向外延伸的第二定位柱24,该端子通道22收容对应的数支端子(未示出)于其中,该第一定位柱23与第二定位柱24在整体结构的排配方向上相互垂直,即一个与绝缘壳体21的纵向平行,而另一个则与绝缘壳体21的纵向垂直,两者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
该第一定位柱23(第二定位柱24)平行于电路板1的断面略呈菱形(见图4),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定位片25与第二定位片26,以及一位于中间的挡止片27,且在第一定位片25与挡止片27之间形成一第一开槽28,在挡止片27与第二定位片26之间形成一第二开槽29。当电连接器20的第一定位柱23与第二定位柱24装设在电路板1上对应的定位孔2中时,该第一开槽28与第二开槽29分别做为第一定位片25与第二定位片26弹性变形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3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