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蓄电池高效倍增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3488.4 | 申请日: | 199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616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顺;贾玉仑;曲成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顺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新技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卫义 |
地址: | 11600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高效 倍增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蓄电池高效倍增器,该倍增器加装在蓄电池正、负极之间,可有效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目前作为直流电源设备之一的铅蓄电池有着其广泛的应用,如汽车、火车、轮船以及通讯、纺织、发电、矿山等等。其直流供电设备上,一块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汽车上为一年左右,而在运行频率高、车况差的情况下,如出租车、交通运输车,两年就需三个蓄电池。在矿山的电瓶车上的蓄电池,其寿命就更短暂,少则四、五个月,多则一年。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其提高蓄电池本身质量以外,一直是科技攻关的课题。造成蓄电池如此短命的原因,这要从蓄电池本身的内部结构来讨论。主要原因是正极板产生腐蚀、变形,活性物质的脱落;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钝化,以及产生不可逆硫酸盐化,使极板表面呈现致密的硫酸铅层,而丧失了自己的容量。引起极板腐蚀、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板在工作时,金属铅发生化学反应,被氧化引起的。极板的腐蚀使金属表面出现氧化膜,其对金属表面产生压力,造成板栅变形、胀大。由于氧化膜很坚硬,并推动凝固性,板栅一旦变形,氧化膜便裂开,造成活性物质脱落,致使板栅过早损坏。由于活性物质脱落于蓄电池底部,又造成自放电加剧,失去了荷电保持能力,致使蓄电池过早地失去了功效。不可逆硫酸盐化反应是造成负极板栅不能存蓄正常电荷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种自然硫化反应呈现的硫酸铅层使板栅表面变得较紧硬,活性物质的孔变逐渐降低,造成活性物质的真实表面减少,存储电荷能量下降,致使损坏。
以前,中国专利局已公开的ZL95221558铅蓄电池延生器,对铅蓄电池除硫以及抑制自放电,提高蓄电池寿命方面确有所突破。但在其电路整体设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线路设计元器件较多,然而整机的故障率较高,成本高,电路中采用一些国产三极管,如3AX管,这种三极管是锗材料PNP管,温度特性差,抗过热能力差,容易热击穿,反向击穿电压低,过载能力差,容易损坏;漏电大,功耗大,方波不稳定;对环境温差敏感性较强,参数变化大,从它本身的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另外,电路各将GA、GB两管变为一管用PUT可编程单结晶体管代替,其减少电路中的元器件,从而故障率低、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铅蓄电池高效倍增器,该倍增器电路设计简单,性能可靠,可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3-5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解决的。
一种铅蓄电池高效倍增器,该倍增器2加装在蓄电池1正负极之间,电路组成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稳压电路、脉冲电路、整形电路和叠加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倍增器2的保护电路由电阻R1、稳压管WD1组成,电阻R1一端接蓄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稳压管WD1的负极,稳压管WD1的正极接蓄电池的负极;
保护稳压管电路由二极管D2、电容C2、保险丝RD、电阻R6、稳压管WD2组成,二极管D2正极接蓄电池正极,负极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容C2的负极与保险丝的一端相连,保险丝Ru的另一端接蓄电池的负极,电阻R6一端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另一端接稳压管WD2的负极,WD2的正极接蓄电池的负极;
脉冲产生电路由电阻R2、R3、R4、R5,电容C1及单结晶体管BG1组成,R2的一端与BG1的阳极相连接,另一端与R3相连接,R3、R4组成分压线路做为单结晶体管的触发电路,R4的另一端接蓄电池的负极,BG1阴极通过R5接蓄电池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顺,未经张连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3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