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炒菁机燃烧室炉头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44400.6 | 申请日: | 199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774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发明(设计)人: | 萧文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文能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社头***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菁机 燃烧室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炒菁机燃烧室炉头固定结构。
目前常用的炒菁机内的炉头(参见图1所示),其炉头B的固定方式是以一个长条螺杆A穿入其第一炉头B的两侧孔洞中,还套入一个套筒A1后,再穿过第二炉头B1,又用另一套管A2套入,其后的组合方式及构件皆与上述构造相同,待组合至一定数量后,再用螺母锁固,方完成炉头的组装,所以安装动作繁杂,必须在每两个炉头间架入一个套管,而当其中任何一个炉头损坏时,更换时相当不容易,且成本高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炒菁机燃烧室炉头固定结构,以便在组装或维修时节省安装、更换时间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炒菁机主体下方的燃烧室中,固定设置一个煤气容置管,而其上方设立有多个延伸固定管,而多个延伸固定管与煤气容置管之间皆设有对称透空的方形孔,方形孔内在煤气容置管上方中央处固设有一个喷头,而其顶端设有一个煤气喷孔,多个延伸固定管上则以煤气炉头的两侧翼片直接置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该结构组装容易,并可有效固定炉头,其组装成本降低、时间缩短、成本低廉。2、该结构简易、维修时不需象现有炉头固定结构那样拆卸繁琐,可节省维修时间,且一般使用者都可自行简易更换。
图1是常用产品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炒菁机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炒菁机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4是炒菁机前视示意图;
图5是炒菁机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分解图;
参见图2、图3、图4,炒菁机1是由外筒体11、炒菁筒12、液压杆1 3、电机14、下座标15等构件组成,炒菁机主体1包括有一个外筒体11及其内部的炒菁筒12。该外筒体11为一个固定于下座体15上的筒体,而其后方的液压杆13则用于调整其倾斜角度,其下方是燃烧室2,其外部设有一个煤气开关16,且其一端的煤气管接至普通煤气管或天然气管,另一端为煤气进管17,以供给煤气进入燃烧室2中使用。再参见图5,炒菁机12内设有用玻璃纤维或其他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121,以使炒菁筒12内温度不易流失,而其内的拨动杆122及凸肋123,皆用于使置入的茶叶块可在炒菁筒12内由电机14带动旋转时,有效地将茶叶拨动打散。为能简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请再参见图6、图7:在燃烧室2中的煤气容置管21呈长条形管状,并在煤气容置管21一侧上面设立多个延伸固定管23,以供煤气炉头3上的两侧翼片32嵌入其中固定管23的两对角处固定,而炉头3的上方处设有多个喷孔31,其煤气容置管21与延伸固定管23的衔接处设有对称的方形孔以供空气进入,防止密室效应,而其中则以一个喷头22固设在煤气容置管21的上方中央处,其上方为一个如针孔般的煤气喷孔24,以供煤气激射进入于炉头3下方的煤气通道33中使用,其一侧另设有点火装置4,外部用一电线43从燃烧室2下方外壳体穿过孔洞进入其内,并连接于一个点火电路41,再用其尖端的点火头42进行点火,其侧边设立一个由煤气进气管17分设出的煤气支管25,并用一个固定架44将点火装置4与煤气支管25夹持固定,且使其有一个适当距离,以供点火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是:炒菁机开启后,其点火装置4启动,煤气支管25提供少量煤气供点火装置4点燃,煤气容置管21内充满煤气而由煤气喷头22上的煤气喷孔24激射至煤气炉头3的煤气通道33内,再由多个喷孔31喷出煤气,而同时点火装置4上已点燃的煤气支管25上的小火迅速点燃煤气炉头3上的多个喷孔31所喷出的煤气而达成其点火动作,以利用在炒菁机主体1上的炒菁筒12滚动时加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文能,未经萧文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4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