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偶测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44514.2 | 申请日: | 199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8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溪林;王延;郭宏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洁,常贵贞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偶 测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测温装置,属于以应用直接对热敏感的热电偶元件为基础的测温装置,是一种冶金工业中用于测量金属溶液温度的传感器。
现有技术中的热电偶测温装置主要由热电偶组件和测枪两部分构成。热电偶组件主要包括热电偶丝、U形石英管、负极导线、正极导线和下端为管状的塑料插接件,正、负极导线通过插接件上预先设置的孔穿插安装于其上,石英管套装在偶丝上,偶丝的正负极分别与正负极导线相连接。测枪主要由外壳、绝缘架、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和接触件构成。外壳上端绝缘架上相间隔地套装着两个接触件,正、负极引线分别与接触件相连接后由外壳下端引出。实际使用中,测枪安装在现场的钢管枪上,热电偶组件加装上耐火套、纸管、防渣帽等保护件后,通过插接件套装在测枪的绝缘架上,热电偶组件上的正负极导线恰好与测枪上的接触件相接触。将热电偶组件插入金属溶液中,热电偶丝获得的电动势信号值即可传输至显示仪表或计算机系统,测得其温度值。所存在的问题是:受插接件结构限制,其热电偶组件上的正负极导线只能靠手工穿插安装,生产率低。该正负极导线除输出热电动势外还兼有补偿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作用,由于人工安装造成的几何形状及尺寸的不确定性,影响测量精度。热电偶组件靠插接件下端的管状部分套装在测枪上,承重能力差,易造成接触不良,甚至脱落,测成率低,测量成本高,影 响冶金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加工制造,测量精度高,工作可靠的热电偶测温装置,以满足冶金工业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电偶测温装置,主要由热电偶组件和测枪构成。热电偶组件具有热电偶丝、U形石英管、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和插接件。石英管套装在热电偶丝上,热电偶丝的正负极分别与正、负极导线相连接。测枪包括外壳、绝缘架、接触环和正极引线、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分别与接触环相连接,并由外壳的下端引出。经模压成型的正、负极导线分别安装在插接件两侧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导线槽内,两导线各有一高出导线槽的沿轴线方向具有间隔的向外凸出部分,插接件的下端有一径向环槽。绝缘架为管状,紧配合安装于外壳内,其内沿轴线具有间隔地镶嵌着两个接触环,接触环下方镶嵌有一弹簧卡环。热电偶组件的插接件插入测枪内,其正、负极导线的两凸出部分分别与连接着正、负极引线的两接触环相接触,径向环槽卡在弹簧卡环内。
插接件上方安装有用以支撑石英管的固定架,以避免由于石英管随意摆动,而造成的石英管本身及热电偶丝的损坏。
插接件下方,在圆周上与导线槽相间隔的两侧各开有一沿轴线方向设置的通槽,以增加下端的弹性,便于热电偶组件插入和拔出测枪。
绝缘架为沿轴线剖分开的两部分构成,便于接触环及弹簧卡环的安装。
测枪下端外壳内充填有胶封口,加强绝缘架与外壳联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插接件的构造使热电偶组件中兼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正、负极导线能在制造上采用机器成型,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易于安装,生产率高。热电偶组件的插接件插入测枪,且插接件尾部有与测枪内的弹簧卡环相配合的径向环槽,热电偶与测枪联接可靠,承重能力强,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接触不良及脱落现象,测成率高,测试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测温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测温装置的热电偶组件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左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测温装置的测枪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测温装置主要由热电偶组件A和测枪B组成。热电偶组件A如图2、图3所示,由U形石英管1、热电偶丝2、石英管固定架3、插接件4、负极导线5和正极导线6构成。经模压成型的正极导线6和负极导线5分别安装在插接件4两侧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导线槽内,两导线5、6各有一高出导线槽的沿轴线方向具有间隔的向外凸出部分。石英管1套装在热电偶丝2上,热电偶丝2的正负极分别与正、负极导线6、5相连接。插接件4的上方安装有用以支撑石英管1的固定架3,将石英管1的位置固定。插接件4的下端有一径向环槽,同时,在圆周上与导线槽相间隔90°的两侧各开有一沿轴线方向设置的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45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桥面伸缩缝伸缩装置
- 下一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