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门铃应答及报警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44733.1 | 申请日: | 1996-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86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勇 |
主分类号: | G08B1/08 | 分类号: | G08B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平,李丕达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门铃 应答 报警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门铃应答及报警控制装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一方面人们之间的相互来往和联系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家庭财产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目前很普遍的住房多为单元式的公寓楼,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使人们相互关照的机会减少,也给入室犯罪带来便利。传统的报警防盗装置是在门受振动或者门被破坏性撬开时才报警,若犯罪分子用高级开锁工具将锁正常打开或者用配制的钥匙开门做案,则其报警系统不会发出报警。其次是传统的报警防盗装置功能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编码、遥控器关闭报警系统的电话、门铃应答及报警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遥控发射器电路、室外机电路和室内机电路三部分的电话、门铃应答及报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1).遥控发射器电路包括:编码器IC1和振荡器IC2,所述IC1的编码脉冲与IC2的振荡脉冲同时加至门电路C的两个输入端,对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并经三极管V1放大后,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VD1发出调制红外信号;
(2).室外机电路包括:人体反射式主动红外线人体接近感应电路、红外线编码遥控的译码解码电路和门受振动时的振动检测电路;其中红外接收管VD2的信号通过运放IC3至音频译码集成电路IC4的3脚,所述IC4的5脚输出一方波信号,与其译码的音频频率相同,并通过三极管V2放大,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VD3发出能被所述IC4译码的红外光信号;所述IC4的8脚与室内机电路的B端相连接,并在上述送入信号与IC4的译码频率相同时,8脚输出低电平;上述VD2、VD3被平行装于一个双基筒内,并置于大门外,接收人体信号;所述IC4的3脚与IC5的3脚相连接,所述IC5的8脚与解码器IC6的14脚相连接,所述解码器IC6的输出端17脚通过一级放大V3与振动检测电路IC9的2脚相连接;若编码脉冲与IC6中设置的地址码相同,则从所述IC6的17脚输出一执行正脉冲,经V3倒相得一暂时关闭报警的低电平脉冲;由红外发光、接收二极管VD5、VD4和运放IC7、译码器IC8组成室内红外感应开关,译码器IC8的8脚与振动检测电路IC9的2脚相连,所述VD5、VD4被平行装于一个双基筒内,并设置于门内;所述振动检测电路IC9可采用LM324电路,其中8、9、10脚和567脚组成振动检测电路,1、2、3脚和三极管V5组成关闭报警延时电路,3、5、10脚为基准电压端;在IC9的9脚与地端之间接有反向二极管D5、干簧管S1串接支路和压电陶瓷片HA,干簧管S1与电阻R32串接在电源两端,电源正端与IC9的6脚之间接有放电电容C16和电阻R31并联支路,所述压电路陶瓷片HA和干簧管S1设置在门边上,在门条对应处有一磁铁,在门打开时,S1断开,所述IC9的7脚有高电平输出,在门受到振动时,压电陶瓷片HA两端产生高于10脚的基准电压,电容C16瞬间充电,使IC9的7脚输出一定时间的高电平,所述IC9的7脚接室内机电路的A端;在IC92脚有脉冲输入时,所述基极与IC9的1脚相连的三极管V5饱合导通,此时,IC9的7脚无高电平输出,报警系统处于暂时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勇,未经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4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