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往复式缸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44941.5 | 申请日: | 199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701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邱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正明 |
主分类号: | F16J10/00 | 分类号: | F16J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西城区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京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缸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连接机构。
在机械工业日益进步的今天,利用空气或油压能量转换成机械能量,由于这些方法易获得高压,如今已普遍应用于机构产品中,常见使用的气压或油压部件如气压缸、油压缸、气泵及油泵...等。
上述使用气压动力的气压缸,由于使用高压气流使气缸杆动作,必须设置可输出高压气流的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才能令其动作。如使用油压动力令油压缸动作,则必须设置油压管路、放泄阀、减压阀及调整阀...等油压控制部件,才能使油压缸籍油压动力作高压动作。
由于使用气压缸、油压缸其使用设备成本高而其输出动力较大,一般都使用于较大动力的机械设备上,对于电器、玩具及精密工业等产品上则相对失去其适用性,而且籍气压、油压控制的气缸杆动作行程亦较难以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旋转体经转换成直线移动的机构,直线移动的位移可由旋转圈数精密控制而使用于小型结构的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由缸座、缸杆、传动杆、轴承和旋转座组成,其中:
缸座的前端为中空缸筒,缸筒内壁适当位置设轴向导槽,其宽度可使凸轨插入,缸座的另一端设有可容设轴承及旋转座的组合槽;
缸杆之直径略小于缸筒的内径而可插入缸筒,在其中有可插入传动杆的套孔,套孔尾端设有适当长度的内螺纹,缸杆尾端外缘对应导槽的位置设有凸轨,而缸杆的前端设有组接部,组接部设有可供与连动部件连接的组接孔。
可插入缸杆套孔中的传动杆,其外缘对应于套孔之内螺纹处设有可与内螺纹相啮合而与缸杆成一连动体的外螺纹,在传动杆的尾端设一可与旋转固接的组接部;
轴承的外径可套入缸座的组合槽内,其外缘与组合槽固接,其轴孔插入旋转座;
旋转座的外缘与轴承的轴孔固接,其一端有一直径略大于传动杆外径的可由适当方式与传动杆套合固接的接合孔,另一端设有可供与电动机传动机构之轴杆固接的组接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可与已有的传动机构相接,可适用于一般电器、玩具等体积较小的产品上,如电风扇的风叶高度升降控制或玩具的手臂动作控制等;
2、由于设置有凸轨和导槽,缸杆可保持轴向移动,其移动的轴向距离由旋转座的旋转圈数控制,故可精确控制缸杆的行程;
3、缸座与旋转座间是由轴承连接,可减少旋转座转动磨擦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号:
1-缸座 11-缸筒 111-导槽
12-组合槽
2-缸杆 21-套孔 211-内螺纹
22-凸轨 23-组接部 231-组接孔
3-传动杆 31-外螺纹 32-组接部
4-轴承 41-轴孔
5-旋转座 51-接合孔 52-组接孔
6-传动机构
结合实施例说明附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缸座1、缸杆2、传动杆3、轴承4和旋转座5组成,其中:
缸座1之前端为中空缸筒11供缸杆2在其内作轴向位移,在缸筒11内壁适当位置设有轴向导槽111,导槽111的宽度可使凸轨22插入,缸体11的另一端设有组合槽12,组合槽12内可容设轴承4和旋转座5。
缸杆2的直径略小于缸筒11的内径,在缸杆2的中央有可插入传动杆3的套孔21,在套孔21尾端设置适当长度的内齿纹211,缸杆2的尾端外缘对应导槽111的位置设置有凸轨22,使缸杆2在缸筒11内作往复动作时,可籍凸轨22沿导槽111位移而保持轴向动作而不至转动。缸杆2的前端设置有组接部23,在组接部23的顶端设有供连接其它连动部件的组接孔231。
传动杆3可容置于缸杆2的套孔21内,其外缘设置有对应于内螺纹211的外螺纹31,使外螺纹31可与内螺纹21啮合而使传动杆3与缸杆2成一连动体,在传动杆3的尾端有一组接部32,组接部32可与旋转座5固接。
轴承4可套合在缸体1的组合槽12内,其外缘与组合槽12内壁固接,其轴孔41可套设旋转座5以减小旋转座5之旋转磨擦损耗。
旋转座5可套入轴承4的轴孔41中,其外缘与轴孔41固接,其一端设有直径略大于传动杆3外缘的接合孔51,接合孔51可与传动杆3之组接部3螺接再由焊接或其它方法固接。在另一端设有可与电动机传动机构6的轴杆固接的组接孔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正明,未经邱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4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管式残液循环气化灶
- 下一篇:双管三环火燃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