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值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6187.3 | 申请日: | 199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5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小勇 |
主分类号: | H01G15/00 | 分类号: | H01G15/00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单相电动机起动、运行用双值电容器。
传统的单相电动机起动用(铝电解电容器)、运行用(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都分别安装在电动机的机体外部。由于受到各自体积的限制,无法满足该产品所需要的尽量大的散热面积,因此,各自的电性能不理想,易出现故障。并且,在电动机装配过程中连线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外,提供一种体积小、散热面积大、电性能理想、故障率低且装配连线简单的单相电动机起动、运行用双值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内侧壁上带有卡沿的外壳,在外壳上对应卡沿处固定有盖板,它在外壳内还放置有桶状支架,所说的支架的上沿卡在盖板和卡沿之间,在支架的外侧壁上卷绕有铝电解电容器芯包,所说的铝电解电容器的两极分别接固定在盖板上的铝电解电容器引出端,在支架内叠落有至少二个并联的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其并联的两极分别接固定在盖板上的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引出端。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分立的方式,巧妙地将铝电解电容器和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融为一体,不仅使原有各自占有的空间达到利用,相对增加了单个电容的散热面积,并且使它们之间互相成为另一个元件的散热体,增加了各自的散热能力,从而使电性能得到改善,大大降低了电动机的故障率,且装配过程中连线简单。另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也由原来的单个芯包分解成二个以上的芯包并联而成,使芯包成为短粗型,进而使其电流流通过程被强制均匀分布在单个单元中,避免造成局部过热现象而被击穿。此外,本实用新型铝电解电容器采用在支架上卷绕有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可取代灌装沥青这一长期令人“讨厌”的工艺。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个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个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在外壳1的内侧壁上有一个卡沿1A,在外壳1上对应卡沿1A处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桶状支架2,支架2的上沿2A恰好卡在卡沿1A上,在支架2上放置有盖板5,并通过金属压圈6紧固,在盖板5上分别铆接有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引出端8、9和铝电解电容器引出端7、10,在支架2上卷绕有铝电解电容器芯包4,所说的铝电解电容器4的两极7’、10’分别与铝电解电容器引出端7、10相连,在支架2内叠落有二个并联的聚丙烯薄膜电容器3,其并联的二个电极8’、9’分别接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引出端8、9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1,在外壳1的内侧壁上有一个卡沿1A,在外壳1上对应卡沿处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桶状支架2,支架2的上沿2A恰好卡在卡沿1A上,在支架2上放置有盖板5,并通过金属压圈6紧固,在盖板5上分别铆接有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引出端8、9和铝电解电容器引出端7、10,在支架2上卷绕有铝电解电容器芯包4,所说的铝电解电容器4的两极7’、10’分别与铝电解电容器引出端7、10相连,在支架2内叠落有三个并联的聚丙烯薄膜电容器3,其并联的二个电极8’、9’分别接聚丙烯薄电容器引出端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小勇,未经赵小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