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品尝式瓶盖无效
申请号: | 96246235.7 | 申请日: | 199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7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桐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桐枝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 |
代理公司: | 本溪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洪波 |
地址: | 117002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尝 瓶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防伪包装,特别是玻璃容器的防伪包装。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瓶盖包装,因为结构过于简单常常被人复制伪装,已有的一些防伪方法又不尽如人意,往往给生产厂家及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名誉与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严密,无法伪装,可当场品尝鉴别,有效保护生产厂家及消费者利益的品尝式瓶盖。
它包括通常的盖体、铝壳、开启口、开启点、螺口、内卡紧沟、外卡紧沟、内封闭垫、外封闭垫等;在盖体内垂直设置一个锥形空腔;锥形空腔的侧壁上水平设置两个对穿的盖体排液孔和一个环形滑动槽;环形滑动槽内设置两个对称的定位孔;设置一个顶部带有转动柄底部连接伸入瓶内导液内管的锥体塞,锥体塞内水平设置分别与盖体排液孔、环形滑动槽对应的排液孔、舌簧槽;锥形空腔的底部水平设置一个中间隔;中间隔的中心垂直开有导液口,底部连接一个环形空腔间隔;环形空腔间隔中连接伸入瓶内液面的导液外管;导液内管与导液外管的下部分别设置对应的导液内管孔和导液外管孔;舌簧槽内的中间设置弹簧,两侧分别设置舌簧;盖体的上部倒置一个品尝杯。
本实用新型具有包装严密、无法伪装、不破坏包装即可当场品尝鉴别真伪等优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品尝前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品尝后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在盖体(4)内垂直设置一个锥形空腔(28);锥形空腔(28)的侧壁上水平设置两个对穿的盖体排液孔(8)和环形滑动槽(6);环形滑动槽(6)内设置两个对称的定位孔(5);设置一个项部带有转动柄(2)底部连接伸入瓶内导液内管(16)的锥体塞(27),锥体塞(27)内水平设置分别与盖体排液孔(8)、环行滑动槽(6)对应的排液孔(7)、舌簧槽(22);锥形空腔(28)的底部水平设置一个中间隔(13);中间隔(13)的中心垂直开有导液口(29),底部连接一个环形空腔间隔(14);环形空腔间隔(14)中连接伸入瓶内液面的导液外管(17);导液内管(16)与导液外管(17)的下部分别设置对应的导液内管孔(20)和导液外管孔(19);舌簧槽(22)内的中间设置弹簧(23),两侧分别设置舌簧(24);盖体(4)的上部设置一个倒置的品尝杯(1)。盖体(4)外部罩有铝壳(3),铝壳(3)的下部设有螺口(21),开启口(18)、开启点(26),内环形卡沟(11),外环形卡钩(12)。盖体(4)与瓶体(25)口之间由外封闭垫(10)密封,盖体(4)与锥体塞(27)之间由内封闭垫(9)密封。
安装时,导液外管孔(19)与导液内管孔(20)重合。排液孔(7)与盖体排液孔(8)相差90°角。双手压住舌簧(24)将锥体塞(27)塞入锥形空腔(28),使舌簧(24)进入环形滑动槽(6)中再不能退出。
品尝时,打开品尝杯(1),此时瓶中液体自导液外管孔(19)导液内管孔(20)进入导液内管腔(15)。旋转转动柄90°角,使排液孔(7)与盖体排液孔(8)重合,瓶中液体即可少量倒出品尝鉴别,此时舌簧(24)进入两侧定位孔(5)中,再不能进行第二次转动。此时导液内管孔(20)和导液外管孔(19)相差90°角,瓶内液体再不能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桐枝,未经赵桐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