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无效
申请号: | 96246309.4 | 申请日: | 199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814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伟志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3175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漏电 报警 功能 水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
现有的水泵通常不带有漏电报警保护装置,由于水泵与水管相连,一旦发生漏电,极易造成人身伤害,所以不带有漏电报警保护装置的水泵,在使用时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漏电报警保护功能的安全水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由机壳,电机和安装在电机壳体或泵壳上的漏电报警保护电路组成,漏电信号采样电路通过多种手段或途径检测电机或泵壳上漏电情况,一旦漏电电流超过报警门限,立即触发控制系统动作,发出声和/或光报警,进一步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动作,切断水泵的供电电源。
上述的漏电报警保护电路由电源电路、整流稳压电路、各相电源漏电信号采样电路、漏电信号稳压电路、控制元件、闪光电路和/或发声电路和/或电源开关控制电路组成,闪光和/或发声电路和/或电源开关控制电路与控制元件串联接在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端,漏电信号采样电路通过漏电信号稳压电路后与控制元件的控制端相连,漏电信号采样电路与电机各相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结构简单、合理,检测漏电灵敏度高,耗电量低,而且对水泵电机及人身安全能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户更加安全放心使用。
为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水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图。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水泵由泵壳1,电机2,叶轮3,轴4和漏电保护装置5组成。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由电源电路10,整流稳压电路11,闪光电路12,发声电路13,控制元件15、电源开关控制单元14、漏电信号采样电路16,漏电信号稳压电路17组成、。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10可由降压变压器构成,将220伏交流电降压,为整个电路提供所需电源,电源电路也可由接在电机绕组中的感应线圈构成,通过感应线圈得到所需的电源,一般情况下,在电机绕组中接入10-20圈的感应线圈即可满足需要。
本实施例的整流稳压电路11由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整流电路可以采样整流桥或用四个二极管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可用稳压管或集成稳压器组成,这方面的电路可参考公知技术。
本实施例的闪光电路12可用发光二极管组成,点亮为报警状态,灯灭时为正常状态。
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13由语言集成块IC和扬声器组成,也可采用蜂鸣器做发声装置,采用语言集成块,可以提供报警语言,提醒用户有漏电发生。
本实施例的电源开关控制单元14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继电器或接触器,在动作后,能自保地切断整个水泵电源。
本实施例的控制元件15可用可控硅或三极管构成。
本实施例的漏电信号采样电路16的采样端接到所控电器的外壳或防漏部位,地线连接至大地,一旦泵壳上有漏电,经电阻分压将漏电信号引入漏电稳压电路;另一方案是上述漏电采样电路的采样端接正负极或与A.、B、C三相电源相连接,地线接机壳,一旦单相电源的正负极或与A.、B、C三相电源中的任一相漏电,即与泵壳连通,将与未漏电的其他相线经电阻分压将漏电信号引入漏电稳压电路。
本实施例的漏电稳压电路17可由三个稳压管并联而成,能有效地抑制尖峰脉冲及干扰信号,防止误触发。
本实施例电路中的开关K为控制元件的控制端上并接的一个短路按钮,用以演示、验证漏电保护电路的作用,按下开关K,控制元件将不起作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源电路为漏电保护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不发生漏电情况下,采样端信号为OV,可控硅BG1不能触发导通,发声电路和闪光电路不通,无报警声,指示灯也不亮,一旦有漏电发生,漏电电压经电阻R6,R7分压,使二极管D5导通,通过三级稳压管稳压电路得到可控硅的触发电压,该电压触发BG1导通,于是发声电路、闪光电路和电源开关控制单元得电,一方面发声光报警,另一方面电源开关控制单元动作,切断所控制电路的电压,达到保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伟志,未经潘伟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