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鳗苗捕集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96246948.3 | 申请日: | 199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718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友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地址: | 31550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鳗苗捕集 保护 | ||
一种鳗苗捕集保护器,涉及对已捕获鱼类的聚集和保护装置,是对现有鳗苗捕集器的改进。
中国专利94210632.6号公告了一种《鳗苗捕集器》,包括前桶体、后桶体,滤板和止回斗,前桶体和后桶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滤板为一位于桶口附近的挡板,开有多个容鳗苗穿越的小孔,止回斗位于滤板之后,它将滤板后面的桶体隔成鳗苗缓游腔和集结腔。该捕集器可有效地将漂浮垃圾等杂物与鳗苗分开,不但能提高捕捞效率,延长起网周期,还能有效地降低鳗苗受损率。然而,由于需用止回斗,一方面不利于鳗苗顺利快速到达聚集部位,另一方面使结构相对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鳗苗捕集保护器,它能使鳗苗迅速到达聚集部位。
根据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本鳗苗捕集保护器包含有前桶体、后桶体、滤板,前桶体和后桶体间为可拆卸连接,带通孔的滤板位于前桶体的后部,而通孔则位于滤板上的凹进部位,其特点是所述通孔成锥形,且小端朝向后桶体。
本实用新型省略了止回斗,且将滤板上的通孔改为锥形孔。因此使鳗苗可以更方便地快速游到后桶体,同时也使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鳗苗捕集保护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鳗苗捕集保护器增加隔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鳗苗捕集保护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鳗苗捕集保护器包含有前桶体(1)、后桶体(5)及滤板(3)。滤板可以同前桶体做成一体,也可单独制作后,再固定在前桶体的后部。滤板的凹进部位开有通孔(4),且通孔的形状为锥形,锥形的小端朝向后桶体。本鳗苗捕集保护器最好通过连杆同鱼网相连。因此最好在滤板的中部开有安装槽(6),使用时只要将连杆插入安装槽即可。又参见图3及图1,为防止垃圾等杂物将滤板阻塞,在滤板前最好再装一隔网(2),以滤除垃圾等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友,未经陈国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6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充气用自锁联接装置
- 下一篇:刷洗淋浴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