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试验台抗冷/热外泄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49688.X | 申请日: | 199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802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剑峰;颜晓明;胡勤国;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7/00 | 分类号: | G01N3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验台 外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试验台抗冷/热外泄的装置;也就是可广泛用于各类精密试验台或其它设备同高、低温箱等连接部分抗由于固体热传导及箱内气体泄漏而引入的冷/热外泄的装置。
一些精密试验台等往往都需要加装高、低温箱,为了保证试验台的精度,试验台整体都工作在一恒温恒湿的环境内,而受试件则由一大刚度的延伸台通过高、低温箱上的开孔将旋转、振动、位移等引入试验空间,在试验中由于延伸台及开孔壁面的固体热传导及通过延伸台和箱体开孔间隙中冷/热气体的泄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试验台本身。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均采用在延伸台同箱体开孔间隙加装机械密封的方法(如图1),这一方法仅能阻挡冷/热气体泄漏,而对固体热传导无法解决,而且由于引入了外加的机械摩擦阻力会影响试验台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试验台抗冷/热外泄的装置。它不仅能完全隔绝通过延伸台同箱体开孔间隙箱内冷/热气体向试验台面的泄漏,而且能将延伸台及箱体开孔壁面的固体热传导阻挡在到达试验台面之前,同时不给试验台引入额外的机械摩擦阻力,从而保证试验台的无精度损失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其中包括,箱体和延伸台,其特征在于,箱体扣置于延伸台之上,在延伸台和箱体接触的壁面之间有变温端密封机构、集气机构、间隙内强化传热段、配气机构恒温端密封机构,其中,变温端密封机构设置于延伸台的上部,集气机构设置于变温端密封机构的下面,间隙内强化传热段则是延伸台和箱体之间的狭缝,配气机构设置在箱体下面,其可通过间隙内强化传热段与集气机构相通,恒温端密封机构设置在配气机构的下面,它和变温端密封机构起到防止气体从上下两端泄漏;所说的变温端密封机构和恒温端密封机构是狭缝式密封机构;所说的变温端密封机构和恒温端密封机构是迷宫式密封机构;其中所述的间隙内强化传热段是将箱体和延伸台之间的表面毛化;其中所述的间隙内强化传热段是在箱体和延伸台之间的壁面上开有多股并行螺旋槽。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功效做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试验台抗冷/热外泄的装置,包括有箱体1、延伸台3,在箱体1和延伸台3接触的壁面之间有变温端密封机构11、集气机构12、间隙内强化传热段13、配气机构14、恒温端密封机构15,其中,箱体设置于延伸台3之上,变温端密封机构11设置于延伸台3的上部,并与箱体1的壁面配合,集气机构12设置于变温端密封机构11的下面,间隙内强化传热段13则是延伸台3和箱体1之间的狭缝,配气机构14设置在箱体1的下方,其可通过间隙内强化传热段13与集气机构12相通,恒温端密封机构15设置在配气机构14的下面,它和变温端密封机构11起到防止气体从上下两端泄漏;所说的变温端密封机构11和恒温端密封机构15是狭缝式或迷宫式无接触式密封;其中所述的间隙内强化传热段13可以是将箱体1和延伸台3之间的表面毛化或在箱体1的内壁、延伸台3的外壁面上开有多股并行螺旋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外接干燥压缩气体经恒温环境换热后,从A口进入到配气机构14,按周边均匀分配给间隙内强化传热段13,经换热后再由集气机构12收集后从B口送出界面;二个密封机构,变温端密封机构11和恒温端密封机构15,则分别用于减少供气向试验台面及箱内的泄漏。采用上述装置有效地阻挡了固体热传导及箱内冷/热气体泄漏而造成的冷/热向试验台面的泄漏,而且也不给试验台带入额外的摩擦阻力,保证试验台的无精度损失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9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组化滚子链条输送装置
- 下一篇:无触点电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