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氢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97100882.5 | 申请日: | 1997-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52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发明(设计)人: | 苏君雅;杨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10G47/14 | 分类号: | C10G4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李艳菁,王泰安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氢 催化剂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到烃类脱氢加工过程中所用的脱氢催化剂,其国际专利号为C10G47/00。
众所周知,在炼油及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其结焦是影响催化剂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从研究催化剂的活性组份及助催化剂的选配来克服结焦问题,例如加入碱及碱土金属元素来降低结焦速率,但上述做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碱及碱土金属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的流失,使得催化剂稳定性差,为此,人们改变技术思路,从载体入手解决催化剂的结焦问题成为国内外颇受关注的课题,1985年,Steven-L.Butterworth和AlanW.Scaronic首先提出了从载体入手解决催化剂的结焦问题,他们采用蒽和丙烯在γ-Al2O3上覆盖炭,并采用覆炭载体制备了Mo-Co/CCA催化剂,将此催化剂用在加氢脱硫时,发现其活性优于以γ-Al2O3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活性,抗炭性能较好。随后,J,P.R.Vissevs等人的工作也证实了上述看法。1992年,P.M.Boorman等人对覆炭载体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活性炭载体、覆炭载体及γ-Al2O3载体三个系列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结果发现其活性变化顺序是:γ-Al2O3载体催化剂>覆炭载体催化剂>活性炭载体催化剂。这一研究结果与上面Steven和L.Butterworth的报导不尽一致,关于载体覆炭的制备方法,目前有两种:一是S.L.Butterworth等人采用不锈钢反应器,以N2为载体用蒽在γ-Al2O3上覆炭,该方法由于使用快速升温,3分钟内使反应温度升至873K,难以控制温度,重复性差,另一种方法采用Youtey制造半导体碳膜材料的专利技术,使用垂直石英管的反应器内放置γ-Al2O3等难熔氧化物,从上部通入可覆炭的有机物如苯,乙烯等烃化物,由于底层压力降的原因使载体的上部与下部覆炭不均匀,上述两种方法对进入覆炭装置的烃类裂解原料均不完善,国内外对脱氢催化剂载体覆炭技术未见报导。而目前覆炭载体γ-Al2O3主要用于色谱分析柱中,而用于催化剂载体只局限于加氢催化剂,对覆炭载体催化剂负载活性组份的技术内容尚无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烃加工过程中脱氢催化剂的载体进行覆炭,制备出覆炭载体脱氢催化剂,改善脱氢催化剂的抗结焦性能,降低脱氢催化剂的结焦速率对烃加工过程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提供一套完整的覆炭装置,并提供载体覆炭规律以及制备脱氢催化剂的工艺条件。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抗炭性能的脱氢催化剂,先将脱氢催化剂的载体γ-Al2O3在覆炭装置内使烃类在γ-Al2O3载体上进行裂解反应,使裂解反应产物炭覆在γ-Al2O3载体上而得到γ-Al2O3覆炭载体,再将γ-Al2O3覆炭载体浸渍活性组分铂、钴、镍等就制备出具有抗炭性能的催化剂。
本发明提供的覆炭装置是由氮气罐(1),减压阀(2),流量调节阀(3和3A),干燥塔(4和4A),流量计(5和5A),气化器(6)和烃类裂解反应器(7)所组成,在γ-Al2O3载体上覆炭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将γ-Al2O3载体置入烃类裂解反应器(7)中,将烃类送入汽化器(6)中,氮气罐(1)中的氮气流经流量调节阀(3)进入汽化器(6)中将烃类带入反应器(7)中使烃类通过γ-Al2O3载体时在高温(600-800℃)下发生烃类裂解反应,裂解反应的产物-炭即覆盖于γ-Al2O3载体上,反应尾气(8)排入大气。γ-Al2O3载体上的覆炭量可用元素分析仪进行测定,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即能制备出覆炭量不同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0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芝茶
- 下一篇:一种铸铁焊条药皮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