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吸附剂串联吸附精制油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97100997.X | 申请日: | 199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9304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市高新技术开发服务部 |
主分类号: | C10G53/08 | 分类号: | C10G53/08 |
代理公司: | 抚顺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雪松 |
地址: | 113008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吸附剂 串联 吸附 精制 油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产品的精制,特别是涉及油品的精制方法。
在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中,含有各种氮、硫、氧等非烃化合物、氮化物,特别是碱性氮化物,对油品的安定性影响很大,能使油品氧化,生成胶质,使油品变黑。硫化物的影响也如此。二次加工的延迟焦化柴油及掺炼渣油后的催化裂化柴油中,由于含氮化物、硫化物多,油品的安定性很差。一般存放一周,油品就变成黑色。因此,必须对含有氮硫等化合物的油品进行精制处理。现在普遍采用的油品精制方法有硫酸、碱液精制;加氢精制;分子筛吸附法。硫酸、碱液精制不仅产生大量的酸渣、碱渣,污染环境,而且有设备腐蚀问题。加氢精制需耐压的精制装置,投资大,工艺复杂,操作也比较难。分子筛吸附法,由于分子筛极性较弱,为保持其吸附活性,需频繁进行吸附脱附操作,故能耗较大。近几年相继又有几项有关油品精制的专利技术问世。如1993年发表的CN1071189A专利,是把碱液浸在活性炭上,该法只限于脱除轻质馏油分中的硫化物及环烷酸,不能除掉油品中的氮化物,且有碱渣排放,污染环境。1996年发表的CN1126749A专利,是采用稀酸(硫酸、盐酸、醋酸及碳酸)脱除油品中的氮化物,不能脱除油品中的硫化物及有机酸,且对设备存在腐蚀。特开平1-207389专利,是把磷酸担载在载体上,也只能脱除油品中的氮化物。
本发明是为克服现有方法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既能脱除油品中的氮化物,又能脱除硫、氧等非烃化合物,采用吸附剂串联吸附精制油品的新方法。
吸附剂是把磷酸浸到固体载体上,经热处理后,作为脱除氮化物的吸附剂。把碱浸到固体载体上,经热处理后,作为脱除硫化物及有机酸的吸附剂。将此二种吸附剂分别填充两个吸附装置中。采用串联吸附工艺,将油品先后通过两个吸附装置的吸附剂床层即可进行精制。当吸附剂极性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进油,进行加热脱附再生处理,恢复吸附剂极性再进行吸附精制过程。
吸附剂所用的磷酸以五氧化二磷计,一般在5-80%(wt)。所用的碱系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或碱金属的弱酸盐。一般在5-80%(wt)。所用的载体系指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铝,硅酸铝,沸石等多孔性氧化物。
精制的含有氮、硫、氧等非烃化合物的油品,是平均分子量为120-350的油,主要是直馏油,二次加工的汽、柴油。如延迟焦化及催化裂化的汽柴油,或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轻质馏分油,也可用于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
本发明工艺操作条件如下:磷酸含量(以五氧化二磷计)5-80%(wt),碱含量(以氢氧化钠计)5-80%(wt)。磷酸热处理温度100-300℃,碱热处理温度100-300℃,吸附温度25-300℃,吸附剂再生温度450-550℃,进油空速0.1-10小时-1,通油时间20-100小时,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合格精制油品。
本发明吸附剂串联吸附精制油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与硫酸碱液精制方法比较,无酸渣、碱渣产生,精制后的油不需再水洗,因此,投有污染问题。
2、精制设备简单,对材料没有耐腐蚀要求,投资较低。
3、精制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操作。
4、精制过程油品损失少,油品收率高,油品质量好。
5、吸附剂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
6、吸附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同分子筛吸附法比较,因将酸、碱浸到固体载体上,吸附率高,吸附剂使用时间长,能耗低。
7、由于酸碱吸附剂选择性不同,可以单独回收硫、氮。
8、处理油品范围宽。
下面,根据一实施例将此发明具体地予以说明。
将分析纯磷酸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80%(wt),浸到规定数量的硅铝载体上,干燥后在150℃处理2小时,然后调制成五氧化二磷含量20%的吸附剂,将其600毫升装入φ25mm的第一个吸附柱中,作为脱除油品中氮化物的吸附剂。将分析纯氢氧化钠用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40%(wt),将它浸到规定数量的硅铝载体上,干燥后在150℃处理2小时。然后调制成氢氧化钠含量30%的吸附剂。将其250毫装入φ25mm的第二个吸附柱中,作为脱除油品中硫化物及有机酸的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市高新技术开发服务部,未经抚顺市高新技术开发服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0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锌盐及碘氯化钠的牙膏
- 下一篇:通过撷取高阶特征点群以供指纹辨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