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水泵系统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01993.2 | 申请日: | 199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7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水泵 系统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增压供水泵系统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微机,其使用压力敏感器,以便在需水量处获得信息,用以控制多个水泵,以及水泵的按序操作。
如图1中所示,常用高架水箱系统包括水泵2,其从地下管道1将所水泵至高架水箱3中,和减压阀4,其在将水提供给每个房间时将高架水箱3的水压减小到水本征的压力。
在常用高架水箱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就是水位开关,其安装在高架水箱3上,用以传感水位开关的ON位置或OFF位置,由此使控制系统基本上可打开或关闭水泵2。
例如,当水位开关处于OFF位置上时,水泵工作,由此从地下管道1向上泵水,并将水贮存在高架水箱3中,而处于ON位置上时,则使水泵2停止工作。
来自压力水箱3的水借助于其本身的自然水压而提供给每个房间,但低位房间则通过减小水压的减压阀4得到水。
然而,要获得常用高架水箱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它必须具有特别的强度,并且由于其本身的负荷而具有双层铅封。
除非常用高架水箱有很好的管理,否则箱中的水将会受到污染。另外,在高层公寓中对于低位房间要安装和调整减压阀以改变水压是不方便的。要么对于高层住宅安装自动水泵以增加水压,要么对于高层住宅的水压太低时须上移常用增压水箱。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微机,它使用压力敏感器来获得关于所需水量的信息,以便控制相应的多个水泵。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增压水泵系统的装置,它包括:
泵水装置,包括多个水泵,用以从地下管道中向上泵水;
控制装置,包括微型计算机,用以根据所保持的水位而控制排出压力,并且根据泵水装置的负载电流来控制泵水装置的操作;
压力装置,用以根据保持水量的压力通过泵水装置将抽取的水直接提供给每个房间,这均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和
减压装置,用以在将水提供给低位房间的情况下减小水压。
用以获得本发明目的方法包括:
起动方法,用以选择主泵水装置将水提供给压力装置,并且首先起动水泵中具有最长停止时间的水泵,随后按最长停止时间的顺序起动其余水泵,由此将压力装置装满水直到其充满;和
停止方法,用以将在泵水装置中具有最长工作时间的水泵首先停止,随后按最长工作时间的顺序来停止水泵。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为清楚,其中:
图1表示常用压力水箱系统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表示按照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和
图4表示按照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下面将参照所示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按照本发明一特定实施例的装置。
图2是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的示意图。
参见图2,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的装置包括:
地下蓄水池10;
水泵20,用以从地下蓄水池10向上泵水;
控制器30,用以根据水泵20的负载电流来控制其操作,并且根据所保持的水位来控制排出压力;
压力水箱40,用以在控制器30的控制供水;
减压阀50,用以在直接向低位房间供水情况下减小水压;和
阀门60。
图3表示按照本发明增压水泵系统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参见图3,增压水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负载电流检测元件100,其由电流检测传感器100a,100b,100c,100d组成,用以检测水泵的负载电流;
排出压力敏感元件101,用以检测与所保持水量相关而改变的排出压力;
真空压力敏感元件102,用以检测水位,以防止空运行;
水位检测元件103,用以根据检测的零水位,满水位和标称水位来防止溢流和无水操作;
零交叉敏感元件104,用以检测电流交流波的零交叉点,以便测量各种时间段,并得出稳定负载下的起动时间;
浸入式开关元件105,用以选择受控水泵的数量,真空压力和水位;
存储元件106,其由被用作变量的RAM和具有程序的EPROM组成,用以操作微机;
负载起动元件107,用以起动水泵;
告警信号输出元件108,用以在异常系统情况下向该系统的外部发信号;
液晶显示元件109,用于异常系统的告警,并用于在水泵动作过程中校正和储存所需信息;
发光二极管元件110,用以显示关于水泵的操作和待工作的水泵数量的信息;
键入元件111,用以输入各种数据以操作水泵;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1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1-烷基吡唑-5-羧酸酯III的方法
- 下一篇:电气车辆的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