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轴承的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02614.9 | 申请日: | 199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1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发明(设计)人: | 片桐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C17/02 | 分类号: | F16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轴承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小型电动机之类设备中,支承轴让其可自由转动的滑动轴承的安装方法。
例如在现有的电动机之类设有轴和支承该轴让其可自由转动的滑动轴承的装置中,轴承是通过压入转子壳体等的轴承保持构件而被安装的。图7和图8示出了这种现有的轴承安装方法。
图7所示的现有的轴承安装方法为,首先,把轴承1压入由作为轴承保持构件的电动机壳体2的中心孔周边弯折而形成的圆筒状的保持部2a,用电动机壳体2保持轴承1,接着,把精压加工棒5插入轴承1的轴承孔,将轴承1的轴承孔内径精加工成与精压加工棒5的外径基本相同的尺寸。轴承1具有被压入电动机壳体2的压入部1a,以及以轴向两侧的内周面径向支承轴的轴滑动部1b、1c。上述压入部1a的内径比轴滑动部1b、1c的内径要大,而在精压加工之前的轴滑动部1b、1c的内径比应由该轴承1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轴的外径稍小。上述精压加工棒5的外径与应由轴承1支承的轴的外径基本相同,通过如上所述将精压加工棒5插入轴承1的轴承孔,能将轴承1的轴承孔直径精加工成与轴的外径基本相同。
现有的轴承如上所述,其内周面被精压加工,从而保证轴滑动部1b、1c内径的精度的,但轴承1的轴滑动部1b、1c的内径形成得比精压加工棒5的外径要小。因此,一旦精压加工棒5插入轴承1的轴承孔内,即如图7的箭头所示,在轴承1的内部会产生径向向内的应力。而且,压入部1a被压入电动机壳体2的保持部2a也会导致径向向内应力的产生。所以,一旦把精压加工棒5从轴承1拔出,由于上述径向向内的应力,轴承1的轴承孔内径即收缩。
图8示出了该收缩的情况,若设上述精压加工棒5的外径为φ1,拔出精压加工棒5之后的轴承1的轴滑动部1b、1c的内径为φ2,则φ1>φ2,轴承1的轴承孔收缩量为φ1-φ2。该收缩量因电动机壳体2与轴承1之间压入余量的大小、精压加工之前轴承1的内径与精压加工棒5的外径之差、刚性力之差、构件精度、轴承压入机的精度等而不同,收缩量约为数μm-数十μm因此,当将轴插入轴承1的轴承孔内时的轴的外周与轴承1的内周之间所产生的间隙会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若该间隙过大,则当轴转动时,在轴承孔内,轴的中心会沿径向不断变动,电动机的转动精度变差。
如上所述,若采用现有的轴承安装方法,则当将精压加工棒从轴承上拔出时,因径向向内的应力,轴承的轴承孔会收缩,而且该收缩量有差异。因此,为了用轴承高精度地支承轴,必须按轴承的轴承孔内径分组,同时轴也按其直径分组,让轴承和轴按组组合。但是,要将轴承和轴预先做好后待用是有困难的,即使在预先做好后再将其组合,其操作性及材料利用率也差,会导致成本的提高。此外,例如要将轴承内径和轴的外径之间的间隙控制在μm级,则必须选择使用其外径与轴承内径相应的精压加工棒,生产率仍很差。
另一方面,作为现有例子,已知有一种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4年第238381号公报所述的技术,根据该技术,将直径比轴承孔内径小的精压加工棒插入轴承孔后,对轴承的两端部进行压缩成形,从而在轴承孔内周形成与精压加工棒外径相同的小直径部。使用该种现有技术时,当拔出精压加工棒后,由于向径向外侧扩张的应力,轴承孔的直径会增大,很难将轴承孔的内径与轴外径的间隙加工至高精度。此外,因为插入轴承孔的精压加工棒并不是应由该轴承支承的轴本身或与该轴相同直径的杆,所以,为了使完成后的轴承与轴的间隙一定,必须将轴承和轴分别按内径、外径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的安装方法,该种滑动轴承的安装方法提供的滑动轴承,在轴承内周面和轴外周面之间可稳定获得规定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轴承孔内的轴中心向径向发生变动(径向窜动),可以提高转动精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滑动轴承的安装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工序:
(1)用轴承保持构件保持滑动轴承的、与轴滑动部所在位置在轴向不同的位置工序;
(2)将与该滑动轴承所支承的轴基本相同外径的精压加工棒插入滑动轴承的轴承孔内的工序;
(3)在轴承孔内插入有精压加工棒的状态下,向径向推压滑动轴承的轴滑动部外周的工序,
并且,在所述工序(3)中,径向推压滑动轴承的轴滑动部外周的力是使从轴承孔拔出精压加工棒时向径向内侧的收缩量与向轴滑动部外周施加推压力之后的向径向外侧的扩张量基本平衡的力。
附图简介:
图1为示出本发明滑动轴承及其安装方法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滑动轴承安装方法一实施例的工序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滑动轴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2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