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03507.5 | 申请日: | 199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9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振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振才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新疆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汤建武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道路 立体 交通 系统 及其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交通系统领域,是一种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
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种类很多,有单元立交系统和多元立交系统之分,有单层和多层之分,这些立体交通系统,对于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及经济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极其巨大作用的。
但是,面对现实各大中城市的市区交通拥挤、道路狭窄、事故不断、经常堵塞、车流人流混合运行、运输效率低下的状况,这些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系统由于投资多、占地大而很难有用武之地;因此我国与世界诸多学者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良策,辽宁省大连市电力经济干部学校的赵锐先生于1993年提出,1995年5月3日公开号为CN1102229A的发明专利(申请号93119501.2)《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其设计原理主要是单行道运行、全立交、全封闭的系统建设工程,由于它投资大、占地多、建造周期长,因而难于尽快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出一种投资少、易建设、适应性强的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的建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该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的纵道路和横道路交叉处设有立交桥或地下隧道,用外环状道路将其纵道路与横道路连通;其中,外环状道路设立在立交桥或地下隧道的外部,外环状道路的形状为环形的或类环形的或矩环形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的:首先在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选定的位置,进行外环状道路的建设,然后待完工并投入交通运行后再进行立交桥或地下隧道的建设;其中,在新建道路中将外环状道路与立交桥或地下隧道同期建成,或者在新建道路中也可将外环状道路与立交桥或地下隧道分期建成;在老市区建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时,将现有的街巷改建成外环状道路;也可在老市区建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时,一部分外环状道路利用现有的街巷改建而成,而另一部分新建而成。
附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俯视图,
附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纵道路,2为横道路,3为立交桥,3′为地下隧道,4为外环状道路,5为地下人行通道,6为安全护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实施例1的纵道路1和横道路2交叉处设有立交桥3,用环形的外环状道路4将其纵道路1与横道路2连通,并且外环状道路4设立在立交桥3的外部,从而完成立体交通运输功能;为了行人的安全,在横道路2下设有地下人行通道5,为了防止行人穿越横道路2,在横道路2上设有安全护栏6。
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纵道路1和横道路2交叉处设有地下隧道3′。
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环状道路的形状为矩环形的。
如附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环状道路的形状为类环形的。
实施例1至4可通过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在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选定的位置,进行外环状道路4的建设,然后待完工并投入交通运行后再进行立交桥3或地下隧道3′的建设;其中:在新建道路中,如附图1和2所示,可将外环状道路4与立交桥3或地下隧道3′同期建成,或者也可将外环状道路4与立交桥3或地下隧道3′分期建成;在老市区建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时,如附图3和4所示,可将现有的街巷改建成外环状道路4,或者也可一部分外环状道路4利用现有街巷改建而成,而另一部分新建而成。
本外环状道路立体交通系统是按下述原理完成立体交通运输功能:行驶在纵道路1或横道路2上的车辆及行人,按现行右行交通规则分道靠右边行驶;当直行时,他们都沿着各自所在纵道路1或横道路2行进,相互没有干扰;当右转弯时,他们行至外环状道路4时,右转弯并沿外环状道路4行驶,并再右转弯至横道路2或纵道路1,从而完成右转弯;当左转弯时,他们各自穿过纵道路1与横道路2的交叉中心后,至外环状道路4时,右转弯并沿外环状道路4行驶,并再右转弯至横道路2或纵道路1,从而完成左转弯。
本发明具有投资少、易建设、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各种纵横交叉道路的立体交通建设和改建;特别在改建过程中,也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量少、施工期短的优点,并且对现行交通运输不产生影响或少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振才,未经何振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3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