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灸贴无效
申请号: | 97103529.6 | 申请日: | 199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4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太平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3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灸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天灸用品——天灸贴。
天灸,古代又称自灸,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天然动植物为原料制成,敷于穴位或患处表面引起红肿、起泡,如烫伤烧伤状的治疗方法,因不用火燃烧故又名冷灸。从唐代对天灸方法正式命名至今,有识之士都认为天灸能起到针与灸的双重治疗效应,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目前这项疗效良好的技术只流传在民间或掌握在少数中医手中,所使用的方法还是原始的,用时再制,十分不便,并刺激穴位或患处,会引起红肿、发泡,使人痛苦,甚而使有些人恐惧,发泡刺破易于感染,不够安全,敷贴穴位多致使操作不便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对皮肤有刺激,不红肿、不起泡、无痛苦、又安全、灸效好,制备工艺简单,敷贴穴位少,适应范围广,使用方便的天灸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发明是由上灸贴和下灸贴两个组份制成,使用时分别敷贴在胸部和腹部。上灸贴由下列组份制成(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黄连2-6%、生地2-7%、大黄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贴由下列组份制成(重量比):巴豆仁2-7%、枳实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苍术2-7%、凡士林60-90%。
本发明的最佳制成组份(重量比)分别是:其上灸贴为,白芥子3-6%、甘遂3-6%、黄连3-5%、生地3-6%、大黄3-6%、芒硝3-6%、凡士林70-85%。下灸贴的最佳制成组份(重量比)为:巴豆仁3-6%、枳实3-6%、黑附子3-6%、青皮3-6%、肉桂3-6%、苍术3-6%、凡士林70-85%。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上灸贴的制备方法是,取其上述的各组份(重量比),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把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0-60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8-15%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下灸贴的制备方法:下灸贴的制备方法与上灸贴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放入60℃左右凡士林中浸泡的为: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粉末状的肉桂、苍术,其他方法步骤完全相同,即可制成。上述的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和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在凡士林60℃左右中浸泡的最佳时间为45-50小时,制成的上灸贴敷贴在胸部,制成的下灸贴敷贴在腹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无针之针,无火之灸的双重效能,有原始天灸之灵效,无原始天灸之痛苦,即敷贴后皮肤不红肿,不起泡,适应范围广,敷贴穴位少,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范围:
本发明基于“以气相感”、“外惹内效”的天人相应理论、脏腑经络穴位中医理论、张仲景先生的“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临床经验论断,从客观上来说,人人都必须呼吸空气和从食物中摄取天然营养作为生存的能源事实及“阴精上奉其人寿”的中医古典理论而发明的。本发明的适应范围:消化不良、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气机紊乱;气郁化火,虚不受补,挑食,偏食,厌食,吐泻便结,胃肠胀气,精神紧张,早衰等。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上灸贴敷贴在胸部,下灸贴敷贴在腹部的肚脐处,上、下灸贴同时贴,每日一次,贴6-8小时后去掉。
用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加以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取本发明的上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它分别为:白芥子3%、甘遂5%、黄连4%、生地5%、大黄3%、芒硝4%、凡士林76%;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将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个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10%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取下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巴豆仁3%、枳实4%、黑附子5%、青皮3%、肉桂4%、苍术5%、凡士林76%;先将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放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个小时;最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肉桂、苍术粉末,其他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制备上灸贴的方法相同,即可制得。
病例1
郑州市南关大街谢大娘96岁,身体虚弱多病,卧床一周,饮食甚少,用上述组份制成的上灸贴敷贴胸部和用下灸贴敷贴腹部,第二天饮食增加一倍,也有气力了,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太平,未经韩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3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变速器部分同步离合器的阀装置
- 下一篇:爱滋病特效治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