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矩形悬挂降液管导流塔板无效
申请号: | 97103869.4 | 申请日: | 199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4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梅;徐崇嗣;朱锦忠;李瓯;郑祖铭;姚克俭;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20 | 分类号: | B01D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郭利仁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悬挂 降液管 导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接触塔的塔板组件,更进一步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带降液管的塔板组件。
目前,国内外气液传质设备中,大多数塔板都采用弓形降液管,溢流周边仅为弦长,弓形的弧不起作用,因而不能通过大液量,也不适用于高液气比和加压操作。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六十年代发明了MD筛板(Multiple DowncomerSieve Tray)US3410540,这是一种采用矩形降液管的筛板。矩形四周都作为溢流周边,溢流堰长比弓形降液管大2~5倍,适用于大液量和高液气比操作,降液管悬挂在气相空间,无需受液面,鼓泡面积也可增大10~15%,但由于MD塔板液流分布呈扩散流和收缩流的组合流,液流路径短,而且分布不够均匀(《化工设计》1994.6 P17),板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采用MD塔板扩建改造时,常采用4代3或3代2的方案(TECHNOLOGY 1998,June 6,Oil&GasJounal 54)。近些年来,美国UOP公司又推出ECMD(Enhanced Capacity MultipeDowncomer Sieve Tray)以增大降液管宽度,提高处理液体能力,但在改善板上液流分布尚未作改进,见文献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Vol66,No.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的矩形悬挂降液管塔板的塔板组件作进一步的改进,以增强其高液通量的性能,改善板上的液流分布,以保证较高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气液接触塔的塔板组件,它包括塔板(2)、布置于塔板中间悬挂在气相空间的矩形降液管(3)、导流板(4)和导流孔(5),其特征在于在降液管(3)底孔对应的塔板(2)位置上加装导流板(4)和导流孔(5)。
根据上述的气液接触塔的塔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塔板的降液管(3)互成90度排列,导流孔(5)的倾角α为5~15°,导流板的开孔率与塔板的开孔率相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积极效果:
1由于本发明的矩形悬挂降液管导流塔板是在矩形降液管导流塔板(MD塔板)上装有导流板(4)和导流孔(5)这样在保留有高通量的特性外,由于导流板的存在使液体在塔板上具有良好的液流分布,以保持较高的塔板效率。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导流孔(5)装在受液区,一则可防止从上一块塔板流下液体冲击漏液,二则对下流液体进入鼓泡区起向导作用。附图6表明了本发明塔板加装导流板与不装导流板的矩形悬挂降液管塔板一个区的等平均停留时间分布。
2由于本发明的降液管为长矩形,布置于塔板中间,相邻两板的降液管互成90度排列,这样的降液管四周全起溢流作用,相比之下,本发明塔板的溢流堰长增加2~5倍。而且由于降液管悬挂于气相空间,液体从降液管底部孔槽直接淋入下一塔板的鼓泡区内,而无需受液面,节省了鼓泡面积,可提高气体通量。
3本发明适用于处理高液气比,大液量的操作。由于液流周边大于一般塔板2~5倍,对于降液管液泛为操作上限的高液气比和加压操作,本发明的塔板比一般塔板提高30~50%以上,矩形悬挂式降液管无需受液面,可增大气体通量15~20%。下表为采用本发明的矩形悬挂降液管导流板与普通筛板对某芳烃抽提装置的对比计算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3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