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生软体动物诱饵无效
申请号: | 97103957.7 | 申请日: | 199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1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牛;张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00 | 分类号: | A01N6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生 软体动物 诱饵 | ||
本发明涉及诱杀有害动物的诱饵,特别是涉及诱杀陆生软体动物诱饵。
陆生软体动物(蜗牛和蛞蝓两大类),系一类世界性农业间歇害虫,大暴发时可使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林苗、园艺花卉等遭受严重危害。例如在欧洲一带,尤其在黑壤地区历年发生”蛞蝓年“大量危害马铃薯、甘兰、花卉等。使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在1986年我国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西陈村首次发现蜗牛危害农作物,面积达40亩左右,1987年受害面积扩大到100亩,1988年为1000亩,1989年扩展到11个自然村,严重受害达1万亩,棉花、小麦、玉米、辣椒、果树、蔬菜等均受害减产,有1400亩棉苗被毁翻种。据调查,小麦减产20%左右,棉花严重缺苗断条,辣椒亩收益减少50-60元,更为严重的是由泾惠渠上游的桥底镇迅速向中、下游蔓延,发展到张、泾干、姚坊、永乐、崇文等13个乡镇,11万亩农田受害,整个泾惠大灌区受到威胁。泾河流域蜗牛大发生造成严重危害,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防治办法,过去大多采取农药或灭螺药物直接喷施的方法,由于蜗牛具有坚硬的壳,一旦身体接触到药物必会迅速将身体缩入壳内,并分泌大量的粘液,根本达不到药效和防治的目的,而且还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还会因施放药物而造成环境的污染。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和地区采取喂食诱饵进行诱杀的方法,也由于所采用的诱饵是用单一的粮食(如面粉)加入药物,制成的诱饵,不仅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蜗牛不十分爱吃粮食做成的诱饵,尽管所加入的药物药效很好,但由于蜗牛不爱吃这种诱饵,所以导致诱杀效率很低,不能有效地杀死蜗牛和蛞蝓,达不到预期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目在于为了消灭农业上的间歇性害虫--陆生软体动物,根据蜗牛和蛞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从而提供一种对陆生软体动物极有引诱力的诱饵,再加入诱杀药,即可有效地诱杀陆生软体动物,该诱饵,蜗牛、蛞蝓等陆生软体动物喜食,资源丰富,其原料易得,并且价格低廉,用后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软体动物诱饵,特征是在原有的面粉加入适量水的配方中再加入陆生软体动物喜食的填加剂,其配方为面粉+适量水+填加剂,所述的填加剂可以是甜菜渣和马铃薯,也可以是白薯粉,其具体配方为:
①面粉1.5-2.8kg+适量水+甜菜渣17.5-19.5kg+马铃薯粉1-2.5kg和
②面粉1.5-2.8kg+适量水+白薯粉18.5-20.5kg
将按上述配方配制的饵料用颗粒饵料加工机进行加工,制成直径为2.5mm的颗料饵料,即为陆生软体动物特别喜爱食用的饵料。
将按上述配方配制的饵料加入适量的杀灭陆生软体动物的药物(如灭梭威Methiocarb)粉剂,用颗粒饵料加工机制成颗粒直径为2.5mm的颗粒饵料,成为十分有效地诱杀陆生软体动物诱饵。
本发明提供的陆生软体动物诱饵,资源丰富,原料易得,加工简单,陆生软体动物喜食,配方中加入杀灭陆生软体动物的灭旱螺药物,便可有效地诱杀软体动物,诱杀率可达95%以上,且价格低廉,用后对环境无污染,并可大量节约粮食。
实施例1:室内诱杀蜗牛试验
①按下述配方配制诱杀蜗牛的诱饵:
1%白薯粉灭旱螺诱饵配方:
面粉1.5kg+适量水+白薯粉18.5kg+1%灭旱螺药物0.2kg
1%甜菜渣灭旱螺诱饵配方:
面粉1.5kg+适量水+甜菜渣17.5kg+马铃薯1kg+1%灭旱螺药物0.2kg
1%灭旱螺诱饵配方(已有技术配方):
99%面粉+适量水+1%灭旱螺颗粒[METHIOA 2B购至德国拜耳公司]。
(1)用14×24cm花盆,盆底铺垫沙土8cm厚,然后喷水使其花盆及沙土湿润。
(2)从北京香山及清华园采来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约3000余个,每盆内置入25个活跃、成熟的蜗牛,并在盆内静养3天。然后分别投入诱饵进行诱杀试验。
(3)处理: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设16个试验盆。然后分别于第1、3、5、7、14天7-9点检查每一花盆内蜗牛死活数,逐一记录,并将死蜗牛移出盆外。在试验期间始终保持花盆内土壤的湿润。
(4)记录室内温、湿度:试验期间室内平均温度27.6℃、平均湿度78%。
其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3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两系法培育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方法
- 下一篇:分体式抽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