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扭转捻纱架的张力调节旋转退绕机无效
申请号: | 97104817.7 | 申请日: | 199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58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2 |
发明(设计)人: | 维多利奥·科卢西;乔瓦尼·耶丁;罗伯托·巴迪亚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10 | 分类号: | D01H13/10;D01H7/8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申贤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扭转 捻纱架 张力 调节 旋转 退绕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扭转捻纱架,更具体地涉及对供给到捻纱架的纱线中张力的控制。
捻纱操作在于通过将两根或多根纱线绕它们的纵向轴捻绕在一起而使它们相结合。该操作的结果为产生出高质量,更能抗张力及抗磨损,更均匀及改善外观及手感的结合纱线。
捻纱可以这样地进行,或是供给两根或多根已经耦合在一起的纱线并用耦合器使其彼此平行地捻绕;或是从两个分开的、总体锥形的叠放线包回收各根纱线。本发明可被有利地应用于这两种类型的捻纱,但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捻纱问题、技术解决的特征及优点,以下将参照从两个叠放纱包供给分开纱线的捻纱架进行描述,该捻纱架的类型为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EP-A-417,850及USA5,291,729的主题,它们可作为了解整体捻纱架更多细节的参考。
通常,双扭转捻纱架由多个沿机器面边靠边布置的捻纱站组成,以下的说明涉及单个捻纱站。图1是表示纱线退绕初始阶段中设有供给纱包的捻纱站的捻纱锭子F的透视图,而图2表示在退绕接近结束阶段期间的状态。图3及4表示用于控制退绕纱线中张力的装置的实施例。
供线是由来自上供线包1及下供线包2的纱线3及4分别提供的,它形成了代表该捻纱站成品的双捻绕纱线5。该捻绕纱线5穿过导线环6并朝着捻线成品纱线收集线架行进,为简化起见未示出。收集线架的旋转速度保持恒定,由该速度确定了下方供线纱包1及2的退绕速度。其生产速率为每分钟几十米线性捻绕纱线的数量级。
截头锥体形的纱包1及2被细端朝上地定位,并由构成捻纱锭子的芯体的、相叠放的各空心销10,11对中心,及被分别包含在两个筐13、14中。销10及11分别设有圆周加大部分15,16,它们与下毂盘17和18一起起到退绕线包1及2的支承和对中部件的作用,或更确切地起到对它们的线管1’及2’的支承和对中部件的作用。该捻纱站被包含在当前被称为“气球罩”的外壳19中。
上毂盘17被径向支承件20支撑,后者与筐13相连接。一个适合的下筐14上边缘的加宽部分21支撑着上筐14并使其对中。
在形成捻纱锭子芯体的两个同轴叠置销10,11的每个的顶部装有用于调节及控制纱包退绕张力的装置30,这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在下面依据图3及4所示的它的构成部件作更详细地描述。因此这两根纱线3及4进入到各个销10及11的空腔中并合并地穿过该空腔直至捻线站的底部,在锭子内部遇到一个张力装置31,该装置在本技术领域中是以各种结构公知的。在捻纱站的底部装有一个旋转盘32,该盘设有一个径向管孔,双纱线5从其中穿出来,并设有一边缘34,在纱线穿出管孔后该边缘引导纱线。
旋转盘32是捻纱锭子F的唯一被驱动部分,它被图中未示出的皮带驱动的皮带轮35或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另外操作装置驱动旋转。本发明面临的技术问题是这样提出的,即供给的纱线在阻力下被退绕,因此在退绕过程中张力在变化并且趋于随退绕纱包直径的减小张力也减小。退绕阻力的变化不仅是由于相对纱包由沿锥形纱包的纱线来回螺旋运动得到的角速度及线性退绕速度的变化引起的(纱线轴向离开及径向接近纱包的点,并由纱线以基本恒定速度离开的点拉回),而且也由于纱线及将其绕成纱包不可避免的缺陷,即由所谓的纱线“易滑性”引起的,及最后由于当纱包直径逐渐减小时纱线的路径不同引起的。当供线纱包处于初始阶段时,如图1中所示,纱线从截头锥体状的纱包表面退绕出来,沿该表面滑动较大的长度并在该长度内经受制动作用,该作用超过了上述的另外三个作用,因此获得了对退绕的阻力及非常均匀的退绕张力。但是当纱包退绕接近结束时,如图2的结构所示,纱线路径接近于垂直,并且由截头锥体形表面脱离的纱线沿它没有显著大的滑动。退绕张力变得很不均匀并且在退绕期间可能出现的另外不均匀性变得很普遍。在这方面,捻绕的纱线可包括圈,螺线或环,在这些地方退绕阻力的变化上升,尤其是在易滑的纱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供给纱线不再以附着的长度正确地耦合在一起的情况下,考虑到捻纱操作的成品应被视为高质量的纱线,则在此情况下产生的成品纱线将是有缺陷的及不能被接收的。因此面临的技术问题是在纱包退绕的最后阶段要获得更均匀及预定的纱包退绕张力。如已陈述的,该用于调节及控制纱包退绕张力的装置30形成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及重要部分,并借助于表示在图3和4上的非限制性方式的典型实施例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未经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4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