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形金属带式的连续可调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04920.3 | 申请日: | 199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原茂;吉田秀昭;赤木宏文;青山英明;鸟田贵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9/16 | 分类号: | F16H9/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连续 可调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V形金属带式连续可调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带,该带具有装在金属环中的许多金属块,并绕在装于驱动轴上的驱动引带轮和装于被驱动轴上的被驱动引带轮上。
常规的V形金属带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在驱动轴上的起动离合器。在停车期间,起动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驱动引带轮和被动引带轮均处于中断传送发动机动力的停止状态。因此如果由于急刹车车辆停止在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变速比没有完全回到较低数值的状态,则需要在驱动引带轮和被动引带轮停止之后换挡,并使变速比回到较低数值以便进行下一次起动。对于这种换挡产生的问题是需要很大的液压压力。
如果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4-165149说明的那样在被动轴上装上起动离合器,则即使在车辆停车而且起动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期间,驱动引带轮和被动引带轮也处于转动状态。因而可以用较小的液压压力进行换挡,由此可以减小油泵的容量。
为了用液压压力将轴向推进力施加在V形金属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引带轮上使环形带径向向外运动,需要在引带轮和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与引带轮中V形槽的倾斜角α之间建立一种已知的数值关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考察摩擦系数μ和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用此关系增加V形金属带式连续传动装置的可传送的转矩。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特征,提供一种V形金属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带,该带具有许多装在金属环上的金属块,并绕在装于驱动轴上的驱动引带轮和装于被驱动轴上的被驱动引带轮上,其中,驱动引带轮和被驱动引带轮上的V形槽的倾斜角α设定在下式确定的范围内:
tan-1μa<α<tan-1μs式中μs代表驱动、被动引带轮分别与环形金属带之间的静摩擦系数,μa代表驱动、被动引带轮分别与环形金属带之间的动态摩擦系数。
采用这样一种配置可以减小引带轮的倾斜角,从而减小环形带的张力,因而可增加传送的转矩,同时可避免环形带的滑移。另外,对于相同的速度比变化可以减小引带轮的冲程,配合引带轮本身轴向厚度的减小可以减小V形金属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轴向尺寸,而且还可以增强对速度比变化的响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特征,除第一特征而钱,提供一种V形金属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在该装置中,被动轴通过一个离合器连接于一个随动件上。
采用上述配置,离合器装在被动轴上,因此即使离合器处于其脱离状态,驱动和被动引带轮也容易被转动,所以在引带轮和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是动摩擦系数。因此只需要将较小的轴向推进力加在引带轮上便可以进行变速,所以可以减小油泵的容量、减小V形金属带式连续变速传动机构的尺寸和通过减少负载而增加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由此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带式连续传动装置的示意垂直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部分B的放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部分C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部分D的放大视图;
图6是沿图3的6-6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带式连续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作用于环形带上的力的平衡的例示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作用于环形带上的推动力和张力之间关系的例示图;
图10A~图10C是曲线图,示出传送转矩和轴-轴之间力(张力)的关系;
图11是曲线图,示出每分钟输入转数与传送转矩之间的关系;
图12和13是曲线图,示出变速比和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图14是曲线图,示出引带轮倾斜角和传送转矩之间的关系。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首先参考附图1~7说明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整个结构。
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的左侧(如图1所示)连接于水平配置在车体前部的发动机上,该传动装置包括左壳体1和左壳体2,该壳体通过沿车体纵方向延伸的分开表面彼此结合在一起。一个比较窄的中间壳体3和右盖4以叠合的方式连接于右壳体2的右侧。带式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与发动机的曲轴5共轴配置的驱动轴6;配置在驱动轴6下面和后部的被动轴7;配置在被动轴7下面和后部的第二轴8。差速器9大体位于第二轴8的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4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