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田用杀虫、杀菌复合乳油无效
申请号: | 97105194.1 | 申请日: | 199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06555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东;李善雨;陈明君;李成功;巴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太和县农药厂 |
主分类号: | A01N57/28 | 分类号: | A01N57/28;A01N2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启运 |
地址: | 2366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田 杀虫 杀菌 复合 乳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化学组合物,确切地说是一种麦田用杀虫、杀菌复合乳油。
小麦种植在金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在整个生长期内会遭受多种病、虫、草害,有时会同时发生,病虫并发,此时若仍按步就班逐一施用各自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这不仅劳动力、药械器具跟不上,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将会错过防治的最好时机,给小麦生产带来损失。早在六十年代,就曾使用过赛力散和六六六混合拌种,既能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又能防治金针叶等地下害虫。但这只是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使用而已。
本发明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复配,旨在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种既防虫、又防病且可同时防治病虫并发时的多种病虫害。
本发明取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和杂环类杀菌剂三唑酮(三唑二甲酮)复配成乳油,具体成份如下(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下同): 甲胺磷 15% 三唑酮 10% 乳化剂 10~12% 增效剂 3~5% 溶剂 余量。
所述的乳化剂可以是农乳0201、0203、0204等,所述的增效剂可以是八氯二丙醚、氮酮等。所述的溶剂是二甲苯。
本发明经安徽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进行的毒性试验急性经口LD50为116mg/kg,急性经皮LD50为200mg/kg属中等毒性,对大鼠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1‰的稀释液对家兔眼粘膜无明显刺激作用。
本发明经河南省农药检定所和太康县植保站以及安徽省农药检定所和宿州市植保站进行系统的大田药效试验,于小麦蚜虫和白粉病并发期施药一次,然后统计防效。当每公顷施75克(有效成分)时第7天统计,对小麦蚜虫的防效达95.2%,第15天统计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88.7%;当每公顷施112.5克时,第7天和第15天统计对小麦蚜虫和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99.3%和96.3%。除了对小麦蚜虫和白粉病外,对麦粘虫、麦叶蜂、麦吸浆虫以及锈病、叶枯病、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效。
实施例:
取90%的甲胺磷原药16.75公斤和90%的三唑酮原药11.25公斤溶解于50公斤二甲苯中。取农乳02015公斤、02046公斤以及八氯二丙醚3公斤、氮酮0.5公斤在搅拌下投入上述混合液中,最后补加二甲苯7.5公斤搅拌均匀即得100公斤25%的甲胺酮乳油,外观为浅黄色均相透明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太和县农药厂,未经安徽省太和县农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5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