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汉字八字根双笔画形音码分流方法、输入方法及键盘无效
申请号: | 97105218.2 | 申请日: | 199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7090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航;曾星岗;曾建民;曾晓辉;禹新泉;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建航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汉字 字根 笔画 形音码 分流 方法 输入 键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部分汉字在西文键盘上进行分流,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八个常见字根、首两笔画、三四笔画、末两笔画和汉语拼音首字母做为编码信息,能实现三键查重不翻页的汉字分流方法、输入方法及键盘。
汉字输入方法从总体上可分为形码,音码,形音码(或叫音形码)。汉字的形一般包括字根和笔画。汉字中确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字根,但就此认为汉字是由字根拼合而成,无疑是以偏概全,实践证明,以字根为主形成的编码给使用者造成了巨大的记忆负担和拆字负担,同时与汉字的教学原则相差较远。笔画的数量不多,却能拼成所有的汉字,且人们写字时是按笔画写成,所以笔画应成为编码的主要材料,但若仅以笔画为编码材料,也显得繁琐,重码率也高。音码能与键盘一一对应,也没有破坏汉字本身,所以拼音也应成为编码的主要材料,但由于汉字同音字太多,音码在查重时需要大量翻页,且码长不一致,导致速度较慢。形音码(或音形码)各取一部分音和形的信息,形成编码。形音码(或音形码)比音码查重翻页少,比形码易学易记。但目前流行的形音码(或音形码)都没有完全克服音码的查重翻页问题,对笔画的界定还很不科学,对不认识拼音的汉字翻页更多。
本发明的根本目的在于:
(1)以汉字的八个常见字根、首两笔画、三四笔画、末两笔画汉语拼音首字母这些规范简单的信息作为编码材料,使本输入方法即规范又易学易记难忘。
(2)彻底实现汉字输入三键查重不翻页,使任何汉字都能在四键以内走上编辑位,从而充分发挥形音码输入速度的潜力。
(3)对不认识拼音的汉字仅通过形也能使之在四键以内走上编辑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依照《新华字典》,对汉字单笔画进行合形合理的界定。汉字单笔画共有五种:
(1)横,包括横,挑。如:“十”的首笔画,“冰”的第二笔画,“妆”的第二笔画和末笔画,“习”的末笔画,“云”的首两笔画,“白”的末两笔画。
(2)竖,指从上一直向下,不转折。如:“上”的首笔画,“直”的第二笔画和第三笔画,“业”的首两笔画,“训”的末两笔画。
(3)点,不包括捺。如:“冰”的首笔画,“江”的首两笔画,“字”的首两笔画,“办”的末两笔画,“共”的末笔画,“小”的末笔画,“奏”的末笔画。
(4)撇,包括捺。如:“行”的首两笔画,“会”的首两笔画,“运”的末笔画,“水”的末两笔画,“天”的末两笔画,“火”的末两笔画,“辰”的末两笔画,“皮”的第二笔画和末笔画。
(5)钩,包括一切折笔。如:“乃”的首笔画,“及”的第二笔画,“红”的首两笔画,“利”的末笔画,“笔”的末笔画,“仓”的末两笔画。
<二>笔画在键盘上的分布。
(1)以键盘中的“Z”键作为特符键,其余25个字母键分为横、竖、点、撇、钩五个区,每个区五键,具体如下:
横区:X,C,V,B,N
竖区:Y,U,I,O,P
点区:A,S,D,F,G
撇区:H,J,K,L,M
钩区:Q,W,E,R,T
(2)在(1)的基础上,将每个区中的五个键从左向右依次定义为横、竖、点、撇、钩。
(3)在(2)的基础上,把区名笔画放前,分别与本区的五种笔画进行组合,形成25个两笔画键。如:“X”代表“横横”键,“C”代表“横竖”键,“V”代表“横点”键,“B”代表“横撇”键,“N”代表“横钩”键,“M”代表“撇钩”键,“Q”代表“钩横”键。
(4)在(3)中定义的每个两笔画,两个笔画之间的顺序按照汉字的书写笔顺排列。25个两笔画键用于汉字的首两笔画、三四笔画和末两笔画。
<三>将部分汉字以字根的形式在键盘上进行分流。
(1)“横竖”键中所辖的首三画为一横两竖且竖横交叉成“艹”形(如:草、其、革、世等的首三画)的汉字,以“艹”的形式分流至同区的“横点”键。左右结构汉字中的左部以外首三画为“艹”的汉字(如:泄、缂)以及非左右结构汉字中的三四五画为“艹”的汉字(如:箕)亦同时分流至“横点”键。分流后,“艹”按两笔画计算。末三画成“艹”的汉字(如:扁),不进行分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建航,未经曾建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5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