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水体污染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05746.X | 申请日: | 199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8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172);168);166)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清晨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污染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江、河、湖、海、港湾码头、人工水库、养殖池塘这些水域都具有一定的纳污容量,也就是自净能力。水体自净能力是由水中的溶解氧和浮游植物产生的活性氧控制的,当排污量不超出水体的纳污负荷时,靠自净能力就可消除污染,有些污染物消除后还会产生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增加活性氧,保持水体自净能力,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但如果排污量大,超过水体的纳污负荷,靠自净能力就难以把污染物质消除彻底,这样水体中就会存留一些污染物质,特别是有机物的存留会发生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进而恶化水质。生态平衡被破坏,浮游生物死亡,溶解氧和活性氧都逐渐减少而趋于零,自净能力完全丧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水体处于污染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水体污染的处理方法及所用的装置,以恢复江、河、湖、海的自净能力和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本发明的方法特征是将沉积的污染底泥搅起来,把甲组处理剂均匀地喷洒在泥、水混合体上;所述的甲组处理剂由过氧化氢、焦磷酸盐和水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分别是11、11和78;随后再把乙组处理剂喷洒在污染水体的表面上,用气体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合;乙组处理剂由亚铁盐、腐殖酸钠、硅酸钠、硝酸钾、喹乙醇、维生素C、柠檬酸铁和盐酸吗啉双胍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分别是0.5~2、60~70、7~13、10~20、3~7、1~2、1~3和0.1~3。
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还可使相通水体产生良性效应而得到净化。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喷洒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有甲、乙两组现场配制的处理剂。甲组由过氧化氢、焦磷酸盐和水所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分别是11、11和78.乙组处理剂由亚铁盐、腐殖酸钠、硅酸钠、硝酸钾、喹乙醇、维生素C、柠檬酸铁和盐酸吗啉双胍所组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数分别是1、65、10、15、5、1.5、2和0.5.使用时将乙组处理剂与水混合,其重量比例为100~500.在船上操作用喷洒器向污染水体施放甲、乙处理剂。喷洒器由两套管路组成,一套是由空压机(1)带动,通过进气管(10)与气管路(8)连通,另一套管路是由高压泵(3)带动,通过进水管(9)与水管路(6)连通,两套管路同时启动。气管路(8)的喷气管(7)向下指向沉积的污染底泥,将其搅起,使其与水混合。与此同时,高压泵(3)带动的水管路(6)正好将配制好的甲组处理剂均匀向上喷洒在混入底泥的水体上,使水、泥同时得到净化处理。经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基本上恢复其自然状态,溶解氧饱和率稳定在80~90%。水体具备了恢复自净力的先决条件。然后再用乙组处理剂处理,使喷洒器的气管路(8)的喷管(7)指向上方,喷出的气体起搅动作用。水管路(6)上的喷液管(5)向水体喷出乙组处理剂,其两端连接着支撑杆(4),两支撑杆(4)的上端连在横梁上,横梁中间有一环,通过此环可将本喷洒器的管路部分钩挂在船上,而空压机(1)、高压泵(3)和升降机(2)则安装在船上。通过升降机(2)及连接在水管路(6)上的钢丝绳(11)可使喷洒器的气、液管路升降。用卡子(12)将气液两管路卡在一起,转动气管路(8)就可使其喷气管(7)的出口向上,使压缩气流不再搅动底泥,只起搅动水体的作用。开动工作船,高压水路喷出的乙组处理剂喷洒在污染水面上,由气管路喷出的气体的搅拌作用使该处理剂与水均匀混合,使水中形成一个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良好环境,初级生产力迅速提高,基础食物链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活性氧增加,自净能力得以维持,水系又重新步入良性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57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