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久性抗静电可染丙纶无效
申请号: | 97105761.3 | 申请日: | 199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1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法欣;贺俊胜;郭永强;刘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6/46 | 分类号: | D01F6/46 |
代理公司: | 潍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郎咸起 |
地址: | 261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久性 抗静电 丙纶 | ||
本发明属于丙烯的共聚物的技术领域。
丙纶具有芯吸效应,导湿性强,质轻、耐酸碱、抗腐蚀,因而在工业和装饰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丙纶的结构规整,不含极性基团,不能象涤纶那样染色,丙纶的体积比电阻很高,达M×1016·cm,轻轻摩擦会产生严重的静电,因此影响了丙纶在纺织行业和衣着领域的应用。日本国专利昭61-85298公开了一种丙烯系列聚合物,它是在丙烯系列聚合物中加入磷酸盐系列化合物和抗静电剂,使之生产能抗静电的聚丙烯切片,但制成的组合物只能做挤出成形品,中空成形品、薄膜、薄板等制成品,而不能用于纺丝。作纺织原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耐久抗静电性,又可染色的丙纶,且也可作纺织原料的丙纶。
这种永久性抗静电可染丙纶,包括聚丙烯,抗静电母粒和可染母粒,且按重量百分比、抗静电母粒为2-8%,可染母粒为4-15%,聚丙烯粒料为77-94%。
本发明的抗静电母粒采用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和二氧化硅复配抗静电剂(《塑料助剂手册》,第643页),熔融指数MI=8-30的粉末聚丙烯,且按重量百分比复配抗静电剂占10-50%,粉末聚丙烯占50-90%。
可染母粒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和聚己二酸丁二酯(A),且其按摩尔比为DMT∶EG∶A=1∶(2.0-3.0)∶(0.005-1.0)。
在永久性抗静电可染丙纶中,聚丙烯粒料占总重量的82-90%,可染母粒占总重量的6-12%。抗静电母粒占总重量的4-6%。
制造本发明永久性抗静电可染丙纶的方法,是极普通的方法,采用添加共混法,按重量比将抗静电母粒和可染母粒添加到聚丙烯粒料中,混合均匀后,经普通螺杆挤出纺丝机共混熔融纺丝。按常规方法既可生产出永久抗静电又可染色的丙纶。
由于在聚丙烯粒料中混合有抗静电母粒,且抗静电母粒的熔点低(120℃-150℃),熔融指数高(MI=30-90),因此抗静电母粒与聚丙烯共混纺丝,纺制的丙纶纤维体积比电阻很小,可达M×107Ω·cm(M是大于0小于10的数),加入可染母粒,使得纺出的丙纶纤维可染,且抗静电母粒的添加量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纤维的柔软性有明显改善。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抗静电母粒添加量的增加和可染母粒添加量的增加,丙纶的体积比电阻呈指数规律下降,抗静电母粒的含量大于7%后,体积比电阻下降的速率减小,随着可染母粒含量的增加,上染率也在增高。
表2
表3
表4
从以上表中的实施例可以看出,抗静电母粒有助于染料的吸收,上染率提高,随着可染母粒添加量的增大,上染率增加,当可染母粒添加量大于14%以后,上染率基本上不再变化,色牢度与可染母粒添加量的大小无关。
生产该抗静电可染丙纶时,将抗静电母粒、可染母粒及聚丙烯按上述实施例中的比例倒入混粒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普通螺杆挤出纺丝机共混熔融纺丝,按常规方法生产既具有永久抗静电性又可染色的丙纶纤维。用该丙纶纤维纺制成20号纯丙纶纱线,织成棉盖丙纶织布,丙棉交织布,纯丙纶针织布。测得纯丙纶针织布的静电压为32伏,半衰期1.3秒,手感柔软性明显优于普通丙纶纤维织物。且在同一设备,同一熔体压力等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规格的抗静电可染丙纶短纤维,节能效果显著,见下表:
由此可见该永久性抗静电可染丙纶,既抗静电、可染,又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因此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5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