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手柄角度的按摩器无效
申请号: | 97106034.7 | 申请日: | 199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77474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军;王丹霄;崔昌学;赛朝阳;卜显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B25G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手柄 角度 按摩 | ||
本发明属于按摩器,是对现有的按摩器构成形式的改进。
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医疗健身器械产品开始陆续进入市场,如各种类型的摇摆器、按摩器等。如有一种按摩器,它是由一根整体形的手柄和手柄前端的按摩头所构成。按摩时,将按摩头触及至需按摩的部位,打开开关,通过按摩头的振动进行按摩。然而上述构成的按摩器存在着一缺陷:由于手柄是一根直杆型手柄,它与按摩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手柄不可调节,因而按摩某些部位(如背部)非常不便,既感觉吃力,又使按摩效果不佳,尤其是对老年人,妇女等更是如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同题,提供一种可调节手柄角度的按摩器。它可以实现手柄可调节角度,按摩方便,省力等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手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手柄是由前手柄和后手柄两部分构成,前手柄前端设有按摩头,前、后手柄相连接是通过两个活动轴插入在前、后手柄的连接孔内使两者连接,两个活动轴之间设有弹簧,活动轴下底面圆周面上对称设有插接凸块,该插接凸块插接在前手柄的连接孔内的插接凹槽内,在活动轴上部轴体上有传动齿,在前手柄的连接孔内壁上有传动齿。
插接凹槽的数量在2-6个。
前、后手柄的柄体是分体形式组装构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在按摩时,需将按摩头调节一定角度时,用手捏压两活动轴,克服弹簧力使两活动轴向内移动,使插接凸块脱离插接凹槽,此时,两活动轴上的传动齿与前手柄的连接孔内壁上的传动齿相啮合,可使前手柄绕活动轴转动,当转过一个或数个齿时,松开两活动轴,在弹簧的作用下,两活动轴向外移动回位,使两插接凸块插入相对应的一对插接凹槽内。此时,按摩头便调节成一定角度,以供按摩之需,为使用带来了方便。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C-C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调节一定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仰视图。
(1)前手柄;(2)后手柄;(3)按摩头;(4)、(5)活动轴;(6)弹簧;(7)、(8)插接凸块;(9)、(10)插接凹槽;(11)、(12)传动齿。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手柄是由前、后手柄(1)、(2)两部分构成。并且前、后手柄(1)、(2)的柄体是对称分体形式组装构成。在前、后手柄(1)、(2)连接处,前手柄(1)的连接孔部分插入在后手柄(2)U形槽内,通过插入两个构成形式相同的活动轴(4)、(5)将前、后手柄(1)、(2)连接。两活动轴(4)、(5)之间设有弹簧(6)。在活动轴(4)、(5)的底面设有一对插接凸块(7)、(8),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插接凸块(7)、(8)被顶压在前手柄(1)的连接孔内的插接凹槽(9)、(10)内,使两活动轴(4)、(5)定位固定,并使前、后手柄(1)、(2)不可绕活动轴(4)、(5)转动。在两活动轴(4)、(5)前部分圆周区域的轴体上具有传动齿(11)。为了使前手柄(1)绕活动轴(4)、(5)转动,在前手柄(1)连接孔内壁与传动齿(11)相对应区域亦设有传动齿(12),在前、后手柄(1)处于平直状态时,由于插接凸块(7)、(8)被插接凹槽(9)、(10)挡住,前手柄(1)不能绕活动轴(4)、(5)转动。
参见图2、图3、图4、图5,当按摩者需按摩后颈部、背部以及其它一些“别扭”部位时,则可将按摩手柄调节成合适的角度(如图5状态),具体步骤如下:用手捏压活动轴(4)、(5),克服弹簧(6)的弹簧力,使插接凸块(7)、(8)脱离插接凹槽(9)、(10),两活动轴(4)、(5)向内移动后,使传动齿(11)与传动齿(12)啮合,此时,向内扳动前手柄(1),前手柄(1)的传动齿(12)绕传动齿(11)转到合适位置时,松开两活动轴(4)、(5),在弹簧(6)的作用下,两活动轴(4)、(5)被顶回至原位,使插接凸块(7)、(8)落座于另一对插接凹槽(9)、(10)内,使前手柄(1)定位固定,调节完毕,可供人们按摩之用。
本发明可根据按摩者的需要,将前手柄(1)调节成所需角度,使按摩者使用感到省力顺便,并提高了按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6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