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无效
申请号: | 97109120.X | 申请日: | 199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0091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伟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吸附 电极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关键部件,具体地指一种电极导管。
射频消融术的基本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插送电极导管至心腔内,以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然后通过电极导管上的电极将射频能量传输至心肌。与电极相接触的被消融或拟被消融的心肌组织称之为靶点。[请参阅《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从新等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4年4月第一版],这种疗法既使病人避免开胸之苦,又能根治疾病,且不留下任何严重并发症,是一种被誉为心律失常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疗法。但现在临床所使用的电极导管在设计上尚有缺憾,直接影响了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和推广应用。
在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中,需在心内膜做线性消融,即各个消融靶点必须相互连接呈线性,否则,不仅不利于治愈原有心律失常,更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得原有心律失常更趋复杂。目前,在心内膜做线性消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应用大头电极导管直接做线性消融;二、应用特制长鞘管引导电极导管做线性消融;三、应用多极电极导管做线性消融。由于消融过程中心脏仍在搏动,心腔内表面又十分光滑,难以确保消融靶点与前一个消融靶点位于同一线径上,因此,采用前两种方法时,需进行重复数次的消融,以保证消融线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样,射频能量对心肌的损伤过大,消融过程(平均12小时)和X线曝光时间(平均110分钟)也较长,不适于临床应用。而多极电极导管极片多(有的多达14枚),极间距又小,因此导管体僵硬,不利于导管在心腔内弯曲,加之心腔内表面曲度较大,故而此导管不易在心腔内做较精细的线性消融,要使如此之多的电极片均与心内膜接触良好也是十分困难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融的成功。所以,为了能稳定可靠地产生连续和透壁性消蚀损伤,并简化手术操作,解除众多心律失常患者的病痛,改进现有的消蚀电极导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法提供一种能稳定可靠地产生连续和透壁性消蚀损伤且操作简便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是由轨道管、滑动管、嵌装在轨道管和滑动管上的电极、以及控制管体弯曲方向的导向器等组合而成。在轨道管的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导向腔,上述导向器设置在该导向腔中,该导向腔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吸附腔。在滑动管中设有与轨道管相配合的轨道腔,轨道管位于滑动管的轨道腔中。在轨道管和滑动管的头部分别镶嵌有环状电极,环状电极分别与相应的导线相接,各导线纵贯相应的导管体壁从尾部延伸至导管体外。
上述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轨道管也可以由电极段和轨道段两部分构成,电极段位于轨道管的头部,其上镶嵌有环状电极,其顶端呈半环形,电极段与轨道段呈台阶状连接,轨道段尾部设有标尺线。滑动管套装在轨道管的轨道段上,其外径与轨道管的电极段外径相同。滑动管邻接于电极段的头部可设计为二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在滑动管的头部直接镶嵌有环状电极,其二是在滑动管的头部设置一至六枚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可塑成任意弧度的杆状物,各杆状物上镶嵌有环状电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中轨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滑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滑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示意图。
现对上述各图中标示的零部件说明如下:
轨道管1:主体为聚乙烯或聚氨酯制成,长度为105-130cm,其中央设有一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的导向腔6,在导向腔6的两侧设有二个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的吸附腔7。从外形上看该轨道管1分为电极段AB和轨道段BC两部分。电极段AB位于轨道管1的头部,其横截面为圆形,其顶端呈半球形,二个吸附腔7的吸附腔端孔10位于电极段AB的半球形顶端上,呈号角状以便增强吸附力。轨道段BC与电极段AB呈台阶是连接,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非圆形截面对导管体的定向作用更强一些。在轨道段BC的尾部设有标尺线9,用以指示滑动管2在轨道管1上所处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伟,未经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9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操作系统装置
- 下一篇:使用和保存轻气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