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装载加固件的制备工艺及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7109311.3 | 申请日: | 199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01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柱;张伟;尹秉位;熊志强;姜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局武汉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N1/02 | 分类号: | B27N1/02;B27N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装载 加固 制备 工艺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加固件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用途。
目前,铁路运输对圆形货物加固主要采用用原木、钢铁材料制作的三角挡、轮挡等,其成本高、余料浪费率高。如木制三角挡,其原料要用杆径至少为φ300mm以上、多年生长的圆木,且制作下来的木料全部浪费掉,而木材的资源已相当缺乏。
现在有刨花板、纤维板等用植物纤维材料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刨花板的生产工艺为:先将木材加工余料等形成刨花、锯屑等而后筛分、干燥、混合、拌胶、压制成板材。纤维板的制备工艺大致为:原料破碎、而后漂洗、除浆、浓缩、压制成板。按上述工艺只能生产出板状复合材料,这些板材主要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内外装修。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用作货物装载加固件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复合材料固定件的用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复合材料装载加固件的制备工艺,将植物纤维材料筛分除去粉尘和粗材料、干燥使含水率至3-6%,然后加入添加剂、胶粘剂、固化剂,混合搅拌后在型腔内铺装,压入模具中压制,压力6MPa以上,使模具压块联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保压3-5分钟后,从型腔中取出模具及压块,置于烘箱中在150℃-190℃温度下加热保温70-90分钟,取出冷却,从模具中取出工件得加固件产品,
原料由10%-80%的植物纤维材料碎料、0.5-10%的滑石粉类添加剂、10-80%的酚醛树脂类胶粘剂、0.1-10%的氢氧化钠类固化剂构成。
复合材料包括:a、木材废料:锯屑、刨花、碎木片、截头、边脚料,
b、农产品废料:干蔗渣、花生壳、稻草、谷壳、亚麻杆、棉杆、高梁杆、玉米杆和/或麦杆。
添加剂还包括有骨粉、聚乙烯醇或羟甲基纤维素、氯化钙或碳酸钙和/或二氧化硅,
胶粘剂还包括有环氧树脂、脲醛树脂和/或酚醛-聚乙烯醇缩醛。
固化剂还包括有磷酸+氯化铵、草酸+血粉、铵盐、乙二胺和/或柠檬酸。
复合材料装载加固件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作货物装载加固用的三角挡、轮挡、掩木、凹木、支撑方木。
本发明采用价格低廉的木材加工余料和植物废料为原料,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品成本在木制品、铁制品的60%以下,且原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
采用本发明工艺,原料铺装于型腔后,油缸开始工作,将原料连同压板压入模具中,用插销将压块固定,保压,而后油缸杆收回原位,模具与型腔分离。
本发明采用压制、保压、加温、保温、模具与工件分离工艺,工艺简单、产品多样、压机占用时间少、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采用本工艺可根据各具体货物,设计、制备出各种形状、规格的产品,加工方便、产品多样。
下面举出本发明配方实施例:
例1:
植物材料:70%的刨花,10%的秸秆碎料
添加剂:2%滑石粉
胶粘剂:17.9%酚醛树脂
固化剂:0.1%氢氧化钠
例2:
植物材料:10%稻草,5%谷壳,55%甘蔗渣
添加剂:0.5%骨粉
胶粘剂:29%聚醋酸乙烯酸性脲醛树脂
固化剂:0.5%磷酸+氯化铵
例3:
植物材料:3%玉米秆或高梁秆,15%花生壳,1%谷壳,1%稻草,23%木片
添加剂:10%聚乙烯醇或羟甲基纤维素
胶粘剂:17%三聚氰胺树脂或三聚氰胺酸性脲醛树脂
固化剂:1%草酸+2%血粉
例4:
植物材料:50%竹碎渣,10%芦苇,19%碎刨花片,1%谷壳
添加剂:0.5%氯化钙
胶粘剂:10%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值在0.02-0.22mol/100g之间)
固化剂:9.5%乙二胺
例5:
植物材料:58%各类秸秆碎料,20%木材边脚料
添加剂:8%滑石料,1.9%聚乙烯醇
胶粘剂:10%酚醛-聚乙烯醇缩醛
固化剂:0.1%柠檬酸
例6:
植物材料:5%稻草,1%谷壳,10%亚麻秆,40%木刨花片
添加剂:0.7%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胶粘剂:40%间苯二酚酸性脲醛树脂或酚醛-脲醛树脂
固化剂:3.3%铵盐
例7:
植物材料:10%刨花,0.9%谷壳
添加剂:10%滑石粉
胶粘剂:80%聚氨酯(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为B组份,A组份
可为聚酯树脂)固化剂:0.1%铵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局武汉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郑州铁路局武汉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9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制取烷基化油的方法
- 下一篇:通信通道校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