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无效
申请号: | 97109881.6 | 申请日: | 199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48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大石;梁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大石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10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汉字输入 编码 方案 | ||
一种以首音为主(不分平卷舌),以型音为辅的四键汉字输入法(第一键为汉字首音,二键三键为首尾型音,四键为识别码)。该码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占半数以上的事实有意对形声字简化取码。该码共26键位(含学习键),最大特点是既符合汉字的语音和书写规范,又极少人为规则。25键型音对应极为简单,过目不忘,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汉字知识,是一种友好易学、准确高效的汉字输入法。
8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汉字编码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音码、型码还是音型码都在朝着一个逐渐明朗的目标迈进: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规则,遵从汉字的语音、书写规范,将人们的汉字知识自然渗透到输入法当中,简言之就是要向“无编码”输入法这一极限目标靠进。从最初追求高速度、无重码,到今天的“智能拼音”和各种含有二次编码的“拼音-汉字”整句输入系统,人们对输入法理想境界的追求已经十分迫切了。能否摒弃各种繁索规则,忘掉可恶的字根表,在简易高效并举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兼顾“字”与“词”这两个方面(一个偏重词组或整句而忽略单字的编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编码)。比如,我们可以吸取汉字的声母(首音)这一简单的语音要素,再利用汉字的型音(内含的可读部分)作辅助,这样就有了一个既容易把握又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广泛而坚实的用户基础。换句话说,谁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谁就有可能对汉字编码创新和突破。
经验表明,在汉字的自然属性中针对“型”的定性、定量通常是较难把握的,因而众多型码都有字根不统一,拆法不统一,排列无规律(自然规律)等弊端,甚至输入一个极简单的汉字也要大费周折,这是对人工创造规范的无言嘲弄。相反,以语音知识为背景(这里特指汉字的首音和型音而丢弃韵母、声调等其它因素),加上最简单的基本笔划及部首相辅,它的简明易学性是勿容质疑的。正如人们识字,首先是记住它念什么,上边是什么、下边是什么(是尽可能大的分块记忆而不是肢解成许多部件),只有那些笔型零散的汉字(如商、率、飞等)人们才进一步描述其笔划。可以说,这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最自然最流畅的思维方式。请看例子:“李”、“国”、“章”三个汉字,按“木、子”,“口、玉”、“立、早”来拆分是最自然不过了。如果第一键加上声母它们的编码就是“LMZ,GKY,ZLZ”。依此规则,下面的汉字“征、招、捉、赃、钻、债、粘、脏”的编码就是“ZRZ,ZTZ,ZTZ,ZBZ,ZJZ,ZRZ,ZMZ,ZYZ”,问题已经明显显露:形声字(内含的成字与整个字首音相同)将带来大量的重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内含成字不取全”,即内含成字若是第一型码就取其前半,若是第二型码就取其后半,如此做法顺应了“首、尾取码”的大趋势(这样取码歧义最小),本输入法的核心正在于此。
以下按字、词两个部分叙述本方法主要内容。
一、单字编码
所有单字均为四码:第一键(首)音码,第二、三键型音码,第四键为识别码。(另有一、二、三级简码)
1、音码部分
本输入法首音不必区分平卷舌。26个英文字母中,除了“U”、“I”两键不用,“Z”键用作学习键(该键位灵敏度较差),其它键位安排如下:
用“V”代表首音“z”和“ zh”;用“C”代表首音“c”和“ch”;用“S”代表首音“s”和“sh”,其它首音用原来字母。
2、型码部分
(1)非形声字编码:“自然拆成两部分,拆得成字取字音,拆不成字取部首,宁大勿小奔两头”。
所谓“自然拆分”即按汉字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先外后内)把汉字拆成两半(单笔划汉字重复取码)。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做为规定:①某些汉字的中间部分既可算作前一半,又可算作后一半(往上往下都能构成成字),本法约定此种情况一律顾前不顾后。(比如,“天”字分为“二、人”,“卡”字分为“上、卜”,“舌”字分为“千、口”)。②从直观出发,“口”字做为方框内含其它笔划的,按笔顺本应是最后封口。我们约定方框“口”作为一个字根笔顺在前,内含的笔划笔顺在后(比如,“国”字分为“口、玉”)。另外,象“叉”字一类的笔顺也视为“又”在前,“丶”在后。③类似“式、栽”等字中的“戈”和做为字根笔顺在前,“工”和“木”笔顺在后。④类似“乘、秉”等字中的中间一竖与前两笔的“丿”、“一”组成“千”笔顺在前;类似“重、垂”等(下面含有形似“土”的)字,中间一竖与最后两笔构成“土”笔顺在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大石,未经梁大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9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液器
- 下一篇:制备三溴新戊基氯烷基磷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