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胶囊蘸胶桶无效
申请号: | 97110145.0 | 申请日: | 199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00263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2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超;吴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旭辉;石伟超 |
主分类号: | A61J3/07 | 分类号: | A61J3/07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震 |
地址: | 312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蘸胶桶 | ||
本发明是生产药用硬胶囊成形用的胶液循环设备硬胶囊蘸胶桶。
硬胶囊是药用胶囊剂中广泛使用的包装用品。在生产硬胶囊过程中,胶液循环是确保胶液粘度和温度均匀的重要手段,从而保证硬胶囊生产成形工序中胶壁厚度均匀一致。现有的手工生产硬胶囊循环机构设备,均无胶液循环机构。机用硬胶囊生产中虽有胶液循环机构,但循环机构中均采用齿轮泵作产为胶液循环的主体部件。这样,蘸胶桶中就存在着残液清洗麻烦,生产效率低,结构复杂,机械加工困难且齿轮泵长度受限制,又不便维修等问题,并在胶液循环中,由于齿轮泵中齿轮的啮合对胶液的挤压,易生产气泡,直接影响胶囊外观及灌装率而降低了胶囊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方便,胶液循环无气泡,便于加工,制造成本又低,又可提高生产效率的硬胶囊蘸胶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由蘸胶槽、恒温加热设备、胶液循环机构构成的硬胶囊蘸胶桶中;蘸胶槽由内壁、中壁和外壁构成,胶液循环机构采用由动力输入轮带动的泵轴和泵体相配合的结构。泵轴水平安置于蘸胶槽内,泵体置于泵轴上方,泵体四个面密封,泵体顶面开口,泵体底面与泵轴平行方向开有一条槽孔,该槽孔的一侧与泵轴之间留有供胶液通过的间隙,该槽孔的另一侧与泵轴机械接触,间隙在0-2毫米之间,阻止胶液通过。工作时,泵轴在动力输入轮的带动下转动,带动蘸胶槽内的胶液从泵体底面槽孔一侧与泵轴之间的间隙进入泵体,由于泵体底面槽孔另一侧与泵轴机械接触,所以就阻止了胶液层的转动,而迫使胶液向泵体上方移动,当胶液满至泵体顶面时,胶液从泵体顶面四边溢出而流回蘸胶槽,形成一个循环。随着泵轴的连续转动,蘸胶槽内的胶液就不断地循环,使泵体顶面的胶液一直处于活动着的水平面供蘸胶成形,从而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本发明的泵轴为普通光轴,其直径一般为30-100毫米,最佳为50-60毫米。本发明泵体底面槽孔一侧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一般为2-10毫米,最佳为4-5毫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泵轴为普通光轴,加工制造容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泵轴为普通光轴,泵体可方便地装拆,胶液换色清洗极为方便;
3、由于蘸胶槽内胶液在胶液循环机构的作用下不断地循环搅动,使得蘸胶槽内胶液粘度及温度处处相同,保证蘸胶成形胶囊胶壁厚度一致,又因胶液从蘸胶槽进入到泵体时无挤压,胶液中不易产生气泡,确保了胶囊质量;
4、本发明可同时供6-8块胶囊模板蘸胶成形,一次可成形450-600粒硬胶囊,以每分钟蘸胶2-4次计算,每小时可成形硬胶囊7万-千4万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本发明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由蘸胶槽15、恒温加热设备13和胶液循环机构构成。蘸胶槽15由内壁7、中壁8和外壁11构成。内壁7与中壁8之间为供温水流动的恒温层,该层一侧设有通恒温加热设备13的热水进口10和热水出口9,为使蘸胶槽内壁7的温度均匀一致,可在恒温层中间设隔水板。中壁8与外壁11之间为隔热层,该层内有石棉或泡沫等保温材料。蘸胶槽15开口向上,其上口平面为方形,其长度为260-2000毫米,宽度260-300毫米,高度(即蘸胶槽底部与蘸胶槽槽口之间的距离)为250-630毫米,可同时供1-8块胶囊模板蘸胶成形,蘸胶槽选用不锈钢为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旭辉;石伟超,未经吴旭辉;石伟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0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辐射炉及其加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生物反应器快速酿制优质酱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