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10230.9 | 申请日: | 199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盛旭;金载寅;姜闰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冰箱 温度 控制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在冰箱中,多个温度传感器分散地设在致冷室中,根据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冷空气被排放到具有较高温度的区域,因而均匀地保持致冷室内的温度。
图1是说明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正如图1所示,在两个不同的部位的温度(F1和F2)被两个温度传感器感测之后(步骤P1),温度F1和F2在步骤P2中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空气排放风扇排入高温区域(步骤P3和P4)。
然而,安装在致冷室中的温度传感器相互之间不会都具有完全相同的传感特性,也就是说,正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温度传感器在批量的传感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传感的误差,并且这种误差甚至可能存在于同一批的传感器中。因此,即使实际上的温度是相同的,通过温度传感器传感而得到的温度F1和F2也可能会不相同,图2B显示了存在于由不同温度传感器传感的温度F1′和F2′之间的比较明显的温度差,而在图2A中显示的由不同传感器传感的温度F1和F2之间的差异却较小。因此,当由这种不同的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差异存在时,致冷室的某一部分处于过冷状态而另一部分却处于欠冷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存在于各温度传感器间的传感误差得到了校正,以便均匀地保持冰箱内致冷室的温度,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相应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其中,根据位于致冷室中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所传感的温度信号,冷却空气排放到需要冷却空气的区域。这种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当致冷室内的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利用该多个温度传感器对致冷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感测数次;(b)从该多个温度传感器各自感测的数个温度值来计算出各个温度传感器的平均温度;(c)选择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中的一个作为基准传感器,并计算其余的温度传感器的平均温度相对于这个基准温度传感器传感的平均温度的误差值;(d)把各个温度传感器的误差值与由相应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感测的温度相加,以便得到校正的温度值;和(e)根据这个校正的温度值来控制冷却空气的排放。
最好是,由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感测的温度的平均值在冰箱使用前就被计算出来,其温度的误差值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以便无论什么时候由温度传感器传感的温度需要校正时这个误差值都可被用作温度校正值。并且为了计算各个温度传感器传感的平均温度,温度的测量至少需要进行两周的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位于致冷室的多个位置处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运算器,当致冷室的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用于从由每个温度传感器感测的多个温度信号来计算每个温度传感器的平均温度,计算出其余温度传感器的平均温度值相对于一个任意的基准传感器的平均温度的误差值,并把这些误差值与每个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值相加得出校正的温度值;和一个控制器,用来根据校正的温度值来控制冷却空气对致冷室中确定的位置的排放。
最好是,该温度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用来存储误差值的存储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通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的描述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说明一种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和2B显示出位于传统冰箱的致冷室中的不同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传感的温度差异的图形;
图3显示了一个冰箱的致冷室的内部透视图;
图4是显示在图3中的冰箱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冰箱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使用图5中显示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A和图7B是在图2A和2B中显示的温度偏差通过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方法校正后得到的图形。
正如图3和4所显示,冷却空气在其中流动的冷却空气通道5在致冷室1的后壁的中间形成,多个用来排出冷却空气使其沿着冷却空气通道5流入致冷室1的冷却空气排出风扇2沿着冷却空气通道5排列着,假定致冷室的高度是“H”,温度传感器3和4位于致冷室1的左壁的3H/4和右壁的1H/3位置上,其中的温度传感器3和4分别是用来感测致冷室1的上部和下部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0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氧化丙烯制丙烯腈用的催化剂
- 下一篇:点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