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壳体形成材料,电池壳体形成方法及电池壳体无效
申请号: | 97111431.5 | 申请日: | 199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7078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杉川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片山特殊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5/26 | 分类号: | C25D5/26;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形成 材料 方法 | ||
1.一种电池壳体的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由镀合金的钢片组成,使该钢片二侧面上电镀层的硬度不同,在形成电池壳体时,硬度较高的电镀层施于电池壳体的内壁面,硬度较低的电镀层施于电池壳体的外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镀层由镍合金镀层组成,在上述钢片二侧面的镍合金镀层由选用不同的、除镍以外的电镀金属的含量或金属种类、有机物添加的有无及其添加量的改变,以改变该电镀层的硬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选自Ni-Mn、Ni-Co、Ni-Fe、Ni-Sn、Ni-Zn、Ni-B、Ni-Si、Ni-In、Ni-Ge、Ni-Se、Ni-La、Ni-W、Ni-Ti、Ni-P、Ni-Mo、Ni-Ga、Co-Mo、Fe-W、Ag-Se。
4.如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镀层的钢片是在具有屈服点YP在250N/mm2以上、700N/mm2以下,硬度HR30T在55以上、80以下的机械特性的高弹性极限应力钢片上镀施以电镀层而形成的钢片。
5.如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金镀层钢片中,所述钢片的结晶粒度为10-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粒为扁平状,并作线状定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1-6之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系在上述电镀层硬度较高的表面,再镀施以选自Au、Ag、Mo、Co、Ir、Rh、W、Zn等组成的接触电阻较小的金属。
8.如权利要求1-7之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合金钢片是将原料钢片的一面作成粗糙面,将其另一面作成镜面,所述粗糙面上镀施以硬度高的镀层,其表面形成粗糙面;另一方面,所述另一面的镜面上镀施以低硬度的镀层,其表面形成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粗糙面的粗糙度较好的是在Ra10μm-0.15μm。
10.如权利要求1-9之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金镀层和钢片之间设一触击电镀层。
11.一种电池壳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之任一项所述的合金电镀钢片,使用下述方法之一:将毛坯送至其拉深直径各异的多个拉模中,进行圆筒状拉深、减薄加工的多工位连续拉深加工方法,将毛坯送至其拉深直径各异的、成多段设置于同一轴线上的多个拉模中,冲孔加压,连续通过进行园筒状拉深、减薄加工的DI拉深加工方法,或者是将毛坯送至其拉深直径各异的多个拉模中,以多工位连续拉深加工方法形成圆筒状后,再通过侧壁拉模,拉深、减薄其侧壁的拉深加工方法,在硬度高的合金镀层的电池壳体内壁面上使之发生、形成由加压加工所形成的无规则方向的裂缝。
12.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由电镀以合金电镀层的钢片组成、在其壳体的周壁内壁面的镀层上形成有在挤压加工时所形成的无规则裂缝。
13.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壳体系将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形成材料,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作成圆筒状或方筒状,在该筒体的周壁内壁面的硬质电镀层上形成有挤压加工时所产生的无规则裂缝。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周壁的钢片厚度及电镀层厚度,较其底壁的钢片厚度及电镀层厚度小。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片山特殊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片山特殊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14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获得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相位匹配的系统切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