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1657.1 | 申请日: | 199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1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平川清司;田渊泉;安藤由典;山口新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8/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共聚物 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温染色时和蒸汽熨烫、或洗涤、干燥时不产生胶着、粘合、过于收缩等的耐热稳定性优良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纤维或以该共聚物作为一个成分的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染色方法。
由乙烯-醋酸乙烯系共聚物的皂化物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组成的纤维,由于在分子中具有OH基,在亲水性、防污性、防臭气附着性等方面,与以往的合成纤维进行比较,具有优良的合适特性。
可是,从该共聚物的熔点和软化点低看,特别是有高温热水和蒸汽等的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为此,作为通过将该共聚物与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等进行复合化、纤维化,改进尺寸稳定性,有各种方案(参照特公昭56-5846号公报、特公昭55-1372号公报、特公平7-84681号公报)。
在这些方案中也公开了,为防止由于使用高温高压染色和缝制、或蒸汽熨烫,使露在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纤维制品的表面露出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部分地产生软化和微胶着,使纤维制品的手感变硬,可在染色加工时与高温热水接触之前,使用二醛化合物,将该共聚物的氢氧基进行缩醛化的方法。
可是,该缩醛化处理存在着除了现行的染色工序之外,需要另外缩醛化二序的加工成本问题、进而,在缩醛化处理时,以高浓度使用强酸的处理装置耐腐蚀性问题,染料难以扩散到缩醛化处理的纤维内,而使深色化困难的问题,缩醛化处理时,由于未反应的二醛化合物,使染色物退色等问题,以及确保纤维性能均匀的问题。另外,为进行缩醛化处理,根据二醛化合物的种类和缩醛化度,在工业上实施时,采用哪种化合物、哪种程度的缩醛化度的判断是困难的,在实用化上,是缺乏稳定性的技术。即,通过交联程度,在染色物上产生色差,得不到稳定的手感,只能得到商品价值非常低的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的,是以得到耐蒸汽熨烫性优良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纤维,及能够得到均匀的深色染色、染色物不退色、具有均匀的纤维性能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作为一个成分的复合纤维为其目的的,在于提供工序简单、低成本,操作环境无污染的制造纤维的方法。进而,也提供染色方法。
即,本发明是将乙烯含量是25-70摩尔%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进行交联而成的纤维,是用下述式(1)表示的有用交联度(K%)满足下述式(2)的纤维,是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与其他热塑性聚合物组成的,并由该共聚物形成纤维表面的一部分的复合纤维。
有用交联度K(%)=1.2×{(27+m)/35}×(Tmk-Tmo)…(1)
其中:
m是表示含在交联部分的直链亚甲基和/或次甲基的数、
Tmk是表示在交联后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纤维的熔点
(℃)或在复合纤维时,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部分的熔点、
Tmo是表示交联前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纤维的熔点(℃)
或在复合纤维时,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部分的熔点。
K(%)≥0.27X+4.9……(2)
其中,X表示乙烯含量(摩尔%)
附图
是表示由交联处理前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组成的纤维的乙烯含量(摩尔%)和熔点的关系图。
对于本发明的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加以详述。该共聚物是乙烯-醋酸乙烯系共聚物的皂化物。含在该共聚物的乙烯量是25-70摩尔%,优选的是30-50摩尔%。若该共聚物的乙烯含量变高,即乙烯醇成分的含量降低时,由于氢氧基减少,所以亲水性等特性降低,作为目的的亲水性手性和防污性等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从纺丝性看,若乙烯醇成分的含量过高,熔融纺丝性降低的同时,纤维化时的拉丝性和延伸性差,产生单丝切断和断丝,对于生产合理性优良的熔融纺丝纤维是不适宜的。
另外,以后叙述,该共聚物与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进行复合纺丝时,作为热塑性聚合物,使用聚酯等高熔点聚合物时,必然纺丝温度高,所以该共聚物中的乙烯醇成分的含量过高时,在高温下的熔融纺丝就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1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