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97111734.9 | 申请日: | 199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98599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孝;胡庸;胡凤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有孝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H01M4/68;H01M4/16;H01M4/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41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密闭 维护 蓄电池 | ||
本发明涉及全密闭铅酸蓄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铅酸电池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到今天,铅酸电池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广泛应用于机动车、邮电通讯系统、微机用UPS电源、铁路机车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动车等诸多领域。全世界对铅酸电池的需求量每年高达80亿美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对电动车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热点研究课题,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闭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化物电池作为电动车的首选电池,USABC(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会)也因此投入26亿美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镍镉电池因为有严重的记忆效应和镉造成严重的污染,逐步被镍氢化物电池所取代,镍氢化物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价格昂贵,是密闭铅酸电池价格的8-10倍,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密闭铅酸电池性能可靠,价格低廉,但体积、重量大,比能量低(36wh/kg),因此将密闭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提高到50wh/kg以上,已成为国际上电池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为提高铅酸蓄电池重量比能量,而提出一种新型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满足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由电池盒,极柱,及电池盒内表面分别涂有活性物质的正负极板栅和电解液组成。在本发明中由组装成极群的正负极板为水平叠放,置于电池壳内。每片极板的极耳设在极板一端边缘的中间位置。正负极板的极耳为相对放置。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对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予以详细叙述。
图1单片极板示意图;
图2组装成极群示意图;
图3极群装入电池盒示意图。
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基本结构与通常铅酸蓄电池相同。由电池盒,极柱,及电池盒内表面分别涂有活性物质的正负极板栅和电解液组成。本发明中由正极板3和负极板2组装的极群为水平叠放,置于电池壳5内。每片极板的极耳1设在极板一端边缘的中间位置。正负极板的极耳为相对放置。对于单体电池,极群的连接端点直接与极柱连接。对多体电池,用导线4将极群端点串联在一起,再与端极柱相连。
本发明中电池的正极板栅合金成分的组成(重量)可以为:0.001~1%Ca或Na、K,0.001~2%Sn或Cd,0.001~1%,Al或Mg、Zn,0.001~1%Bi或Ag,余量Pb。
例如:正极板栅合金成分的组成(重量)具体可以为:0.09%Ca,0.4%Sn,0.03%Al,0.08%Bi,余量Pb。
例如:正极板栅合金成分的组成(重量)具体可以为:0.08%Na,0.6%Sn,0.04%Al,0.02%Ag,余量Pb。
例如:正极板栅合金成分的组成(重量)具体可以为:0.02%Na,0.3%Cd,0.02%Al,0.08%Bi,余量Pb。
本发明中电池负极板栅合金成分的组成(重量)可以为:0.05~0.12%Ca,0.08~0.9%Sn,0.01~0.05%Al,0.01~0.2%Bi,0.01~0.08%Na,余量Pb。
本发明中应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的正极板栅表面活性物质配方(重量)可以为:铅粉加入1.25g/cm3的H2SO4溶液(常规量),0.04~0.08%的晴纶短纤维,0.2~2%的PTFE,0.1%硫酸镍和0.08%的活性炭。
本发明中电池的负极板栅表面活性物质配方(重量)可以为:铅粉加入1.25g/cm3的H2SO4溶液(常规量),0.2%木素磺酸钠,0.17%α、β萘酸,0.02~0.07%扩散剂N,0.2%硫酸钡。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用来制作12V100AH电动车用高比能量全密闭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有孝,未经陈有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1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